第305章 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贸易特权是黑铁之王赋予某些商业团体和商队的特别权利。
但极少有人能拿到这种王室特许。
罗曼现在人手极多,能多方面发展。
种地要种,别的发展也要搞。
他准备组建商队,全面收割大地资源。
这时候,贸易特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只要他能从黑铁之王手中拿到贸易特权。
那么,整片黑铁大地的因贸易行为而带来的商税、关税、过路费……他基本上都能豁免了。
不止如此,凭借他本人征服者勋爵的特殊性,能将生意铺到大地诸国。
比如挽冬、高原、苍月、乃至神奥和尘蟒以西的自由贸易城邦和热夏群岛。
但是戴蒙不敢答应这件事,这事得和黑铁之王商量。
这片大地拥有贸易特权的团体不多,但也不少。
可罗曼显得尤为特殊。
一位维系征服者秩序的勋爵、一位充满野心的河谷王者、一个正处于高速扩张期的新兴势力,你赋予其贸易特权……别人还能玩
因有对发展和生产力清晰认知的缘故,罗曼看到了第三层。
但戴蒙还是能想到第一层的。
这影响力太大了,需要慎重考虑。
戴蒙带着使节团离开了丰饶城,离开时言称尽快给罗曼答复。
罗曼也不急,他知道这事要在黑铁宫廷内部经历政治扯皮。
他只要做生意就行了,但黑铁之王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
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罗曼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种地。
罗曼在起源城的种植模式是上半年小麦、下半年豆类,每年两熟制。
丰饶城的春麦播种晚了一个月,要等到晚夏才能收获,来不及种植豆类,只能做到每年一熟。
但可怜的不是每年一熟。
真正可怜的是每年一熟后就要休耕。
只有肥料能保证土地肥力,做到连年耕作。
这也是罗曼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从起源城拉出来一万吨泥炭的原因。
起源城的土地每亩施肥两千斤,这份量丰饶城缩减了将近八成。
毕竟时间来不及了。
罗曼只能沟施的方式来种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泥炭的功效。
重犁深耕,也能释放深层土壤的肥力。
因此,春麦收割完毕后,罗曼还能再种植一轮成长周期短暂的蔬菜。
当最后一块耕地的麦种和肥料一并埋下时,时间已然来到了三月份。
罗曼这段时间来负责统筹规划、协调管理。
见到春耕结束,总算松了口气。
他静静的望着这片土地。
希望今年的丰饶城能有个好收成。
罗曼的军队也跟着他松了口气。当牛做马干了一个来月,任谁也受不了,所有士兵的身体都精瘦了些。
罗曼大手一挥,给了所有人五天假期,让杰特轮流安排他们休息。
紧接着,被安排休息的一千士兵跟着罗曼回到了起源城。
他们是来见家眷的。
而罗曼是有些放心不下,得亲自来看看起源城的现状,免得出现差错。
……
赛思前来迎接,罗曼对他说道:“我今年大部分时间要待在丰饶城,你来主持大局。”
“是,老爷。”赛思一丝不苟的回答。
罗曼看老执事脸上那严谨的皱纹,有些疲惫的眼神,便从怀里取出一枚血宝石,“这是我在战场上的缴获,你戴在身上,注意身体。”
血宝石是极品红宝石,具有精力充沛等属性,对于血气方刚的战士来说是锦上添,但对于一个身体开始衰败下来的老年人来说,等于雪中送炭,能大幅度的延长工作时间,不至于让其精力不济。
罗曼亲手送给他,赛思脸上流露出些许暖意,“您的安全最重要,我们离开龙堡时,大公嘱咐过我好好辅佐您,让我给您做决策。但您极早的独当一面了,我也不敢多作置喙,只能提醒您多加小心,外面的明枪暗箭难防着呢。”
罗曼微愣,听他说及阿尔斯特,顿时有些怅惘。
赛思给他整理了衣领和袖口,把他打理的整整齐齐的,“老爷,您也该露露面了,稳定民心,有些人忘性大着呢。”
罗曼点了点头,而后他巡视整个起源城。
一趟下来,发现都在发展计划内。
按部就班的施行计划,出现问题就即时沟通,所有人都有事情做,那就不会有大乱子。
今年的起源城也格外忙碌。
罗曼往丰饶城运输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不等于他们的生产效率会降低。
比如说吧,一万人在规定时间内就只能干那么些活,罗曼抽调了两千人去当纤夫、搬运工,而那八千人依旧能在相同的时间干完相同的活。
只能说人多了,就没办法极限压榨。
本来起源城的人口就处于溢出状态。
春日回暖,原本躲在砖房里烤火炉的劳力都能出来晒太阳了。
水利是要修的,蓄水池塘要挖的,排水车要造的,河堰是要筑的。
罗曼将主要劳动力都放在这方面了。
从去年夏天到今年,几万人来了一趟又一趟,开垦了七千亩的水田。
只是越往后,开垦水田的难度越高。
现在把能利用的沼泽地全都整理出来了,再往外开垦是做不到了,除非将旱田改成水田,不过暂时就先这样了。
他们主要播种的稻种来自于格薇儿一号稻种。
去年五十亩试验田大约收获了一万四千斤的稻种,只能满足一大半稻田的种子需求,其余土质不好、或者环境不好的稻田就用普通稻种来种植了。
罗曼用的是湿润育秧的法子,格薇儿一号稻种先在苗床上成长,再将发育好的秧苗移栽到大田上,俗称插秧。
这种做法很耗人力。
不过起源城不缺人力,只要能提高粮食产量,就算再复杂数倍,罗曼也得遣人去做。
许多人是首次插秧,很不熟练,但他们对手中的秧苗是极为爱护的,有时候摔了一跤也会下意识把秧苗保全,自己受伤了没关系,但秧苗不能有事。
他们去年都是见到了水稻收割时的场景,也浅浅吃了几次米饭,只要是种地的农夫,就没有不爱护幼苗的。
两三千个手脚灵活的农夫在大田里小心翼翼的插秧,动作很慢,态度很谨慎。
健康的秧苗在稻田里整齐的排列,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