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不确定的未来
望着面前意气风发的朱标,此刻的常升仿佛又回到了后世大学,与曾经的同窗小酌,看着对方在酒精的刺激下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这一刻,他的心中也颇有成就感。
几个月的共事相处,虽然无法将这个接受了封建礼教十余载的青年的思想扭转。
但能够变相的让他意识到,权力来源于底层的支撑,老朱家和老百姓才是立场相同的利益共同体,并致力于打通基层的上升通道,这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不论他的思想到底是为了维护他老朱家的统治,亦或是别的什么目的,北境基层的老百姓的生活和教育都将得到朝廷的照拂,这就足够了。
只是,看着并没有因他的意气风发而受到感染,反应平平的常升,朱标却有些疑惑。
“孤哪里说的不对么?”
常升回神,摇头一笑,半玩笑的建议到:“天有不测风云,结局揭晓之前,一切胜负犹未可知。”
“姐夫可别抱太大期望。”
朱标的脸上浮现出些许诧异,提起衣袍下摆,又重新落座回常升的身畔,半身压在扶手上,继而反问道:“升弟明明教我,大明的未来在百姓身上,遂要重分田亩,推行教化,可为何又……”
他想不明白。
就算其中有波折,有变数,也是国策更易中的必然,史书中早有无数先例。
没必要非单拎出来吧。
常升微微颔首,斟酌了片刻,才重新整理好了措辞,抬眸扭向朱标,与他四目相对。
“叔伯外出避暑前,我曾与姐夫,也曾与叔伯议论过,要带着姐夫走出大明宫,去下辖县镇,乃至乡野之间走访,看一看最基层,亦是最真实的底层官吏。”
“只是现如今,诸事繁杂,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又需等待多久。”
“若非要做个恰当的比喻,还拿那些参与修撰《官学》的大儒作比。”
“他们家境大多优渥。”
“不缺财,不图色,不贪权。”
“他们所求只为一个名。”
“故而,送他们八抬大轿荣归,十里牌扁送往,便足以叫他们效死力。”
“又如此番北境清丈中,主要负责勘测和统计的春闱、秋闱官员。”
“他们大多身出寒门,去往北境赴任,既是光宗耀祖,亦是锦绣前程。”
“名,他们有。”
“利,此番清丈的奖励中已经为他们预备。”
“色,既入官途,还怕找不到合意的贤妻?”
“所缺的,无非就是稳固住手中这份关乎身家性命,锦绣前程的权柄。”
“而这,正有姐夫这位对他们委以重任的当朝太子殿下可以满足。
“有了此番北境的历练,亲身参与了对这些北境地主士绅的清算,以他们的身家性命做了自己的晋升之阶,他们会成为姐夫手中愈发锋利的刀,以及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拥簇。”
“直到……”
“他们迈进着大明宫的朝堂,或是在外成为一名真正的封疆大吏,亦或是相互勾连,形成一张巨大而致密的利益网。”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未来,无论是叔伯,姐夫,亦或是我都能遇见,所以不足为虑。”
“唯独百姓…………”
谈及到此处,常升几度张口又闭嘴,却最终无法给出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来。
百姓,一个多么平淡的词汇。
封建王朝几千年都未曾被人真正重视的群体。
即便是后世历经了近乎灭国之战的苦难磨砺,最终打造经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真正由他们做主的机会,也不过就是那短短二三十年。
即便是普及了全民教育。
穷苦出身的百姓也能步入官场。
但是,穷人乍富,小人得志的境况亦屡见不鲜,总有人不吝用自己最小的权限,最大程度的为难曾与他们同一出身的老百姓。
人性的真善美和丑恶在他们身上交织。
性善论,性恶论的争论,即便是到那时也无从定论。
有人觉得,这是生产力不足导致的物质匮乏所不可避免的阵痛。
也有人说,即便全民教育普及,真正懂得理性思考,不盲从的基层百姓仍旧只是少数。
真理从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但,即便真理真的从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理的践行不还是要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吗?
而这绝大多数人。
难道不应该是百姓?
而是那些所谓的精英群体?
这些从基层出身的官员,骤然迈入官场,就仿佛脱离了曾经的阶级,恨不得与之划清界限,好似曾经的出身就是身上抹不去的一块脏污般。
“升弟,升弟?”
朱标的手掌,连带宽大的衣袖在常升的面前晃了又晃,这才打断了常升纷乱的思绪。
看他回神,朱标不由笑问:“升弟想到了什么?这么入神?”
常升摇了摇头,还是没有直接吐露自己的忧虑。
时时代不同,观念各异。
大明的风土人情基层百姓素质究竟如何,最终还是由朱标自己去见证。
而作为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惠及基层百姓。
唯有让大明百姓开了民智,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的皇室,才会真正的从骨子里认同这个皇室,并将之当成一国之君的范例。
而历经老朱朱标雄英三代明君的接力,则必将之当作大明君主的范例,以约束后来君王的言行,或者说,引导后辈的皇室子弟奋进。
至于基层官员,还是辩证着对待吧。
“没想什么,只是觉着,若有从百姓出身的官员,良莠不齐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甚至于可能绝大多数都不堪大用。”
“要想改善,或将之引入监察体系,或要做好长期推动教化,广撒网,多捞鱼,入不敷出的准备。”
“毕竟,要想让朝廷官员真正感受到压力,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压力,若是做的不好,随时有人将顶替他们才行。”
“若决定如此。”
“这个计划的周期至少三代人,投入未知,风险未知,收益未知。”
“姐夫决心为这未定之事下此重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