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派作者 作品

第639章 大宁之变化,重点栽培

第639章 大宁之变化,重点栽培

时间兜兜转转,

整个大宁城似乎有了前所未有的安稳。

在城南城北交叉巡逻的城防军恍然惊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白日的城北已经没有了打架斗殴这等以往多到不想管的事。

到了夜晚,更是没有那些醉酒之人嚷嚷着要光复大元。

城北的草原人似乎一下子变得与城南的明人那般识大体,

不掺和诸多政事,

整日做的,

就是拿着板凳去温热的房舍中听如何养猪、种地。

房舍位置在都司城主府附近,

原本是一间硕大的库房,

如今被空了出来,

安放上炉火,摆上了桌椅板凳。

城主府找来了一些老农和一些识字的读书人,在这里不停地絮叨。

最开始人并没有多少,

只是有一些明人路过,

进来暖和暖和,顺便假装听一听。

后来,草原人也知道了这里是能歇息的落脚之地,

进入后才发现,

这里居然在教授草原上最宝贵的“知识”。

这让许多人欣喜若狂,纷纷呼朋唤友。

在草原部落中,

知识是最不吝啬,也最吝啬的东西。

不吝啬的是各种攻杀法门、骑马、射箭等诸多知识,

而吝啬的是读书识字.

一个部落中,只有最上层的权贵有机会认字,

其余人大多浑浑噩噩,

要么放牧、要么从军,

二十岁之后就会不知道死在哪一场风沙、厮杀中。

而现在,在这间硕大的房舍中,无数的字就写在两旁的识字板上,

用心记,总能记住那么几个。

在这等口口相传之下,

房舍也很快变得人满为患,效果也十分斐然。

下发下去的猪仔死亡的概率直线下降,

城北始终弥漫、飘散的肉香终于消散了一些。

此时,正值正午,

弥漫已久的乌云终于有了些许缝隙,

温暖的阳光从缝隙中费力地钻了出来,洋洋洒洒地挥落在大宁城上。

城西粮道之上,

一队千余人的人马浩浩荡荡走着,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不少路上的商贾与行人,将目光放在了那数百辆马车之上,

马车上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大缸,被封得严严实实。

护卫的军卒神情警惕到了极点,对任何一个将视线投来的目光,都严加审视。

对此,周遭众人也并不意外。

能用如此大缸运送的货物只有两种,

不是盐就是,

这两种物件是整个关外都稀缺的东西,也是价格昂贵的硬通货,仅仅只有茶能与之媲美。

队伍最前端,一个半大小子身骑战马,身披甲胄,

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四周道路,

打量着道路两旁堆积的厚厚的积雪。

这时,一名军卒在一旁说道:

“张大人,上一次小的前来,这官道上可遍地都是积雪,

马车都走十分费劲,

今日不知谁打扫了,真是怪事。”

军卒说话时,隐晦地打量着身旁年轻人,心中发出感慨,

身旁之人至多十七八岁,五官与眼眉都透露出稚嫩,

但就是这等年轻的小将,

居然能承担起如此重担,

从一路上的表现来看,

军卒也不得不承认,

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他也十分佩服。

小将正是张辅,

如今燕山左护卫百户!

而军卒如此恭敬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的本事之外,

还有其身为指挥使的老爹。

他可是亲眼见到了,在张玉指挥使到任之时,

燕王亲自相迎,

送他到了燕山左护卫!

此等事情已经在整个京城流传开来,一时间燕王礼贤下士之美名流传。

张辅打量着四周,见地上有一些扫帚留下的刷刷痕迹,

料定是有人提前来进行了打扫,

而此刻距离大宁城不过五里,

是谁打扫的.已经昭然若揭。

张辅从腰间拿出千里镜,

放在眼前眺望远方,果不其然.

看到了视线尽头一行几十人正在铲着积雪,便说道:

“是大宁城派人清理。”

身旁军卒也极目远眺,

可他没有千里镜,只能看到朦胧中的小黑点,

“大宁城,焕然一新啊。”

“此时说这事是否有些为时尚早”张辅表情略有诧异,淡淡开口。

“不早不早,大人您有所不知啊,我等时常流动于各个城池之间,

对一个城池评判的标准也极为简单,那就是路怎么样。”

“具体说说。”张辅发问。

“大人,路是一个城池最浅显易见之物,

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诸位大人,每日都能看到,

就是这等每日都能看到的东西,

能让其干净平整,都是一件极难的事。

所以啊,只要是见到了道路规整、打扫干净的城池,

其中一些别的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

反之,道路越破越是疏于打理,城内的房舍与一些府库,那就不用说了,四处漏风。”

听了军卒的话,张辅觉得此言极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受教了,只是我有一事不明。”

“大人尽管说。”

“城外的官道也算在内”

“那是自然。”军卒笑着开口:

“城外官道关乎城池往来商贸以及运粮诸事,

若是不打理干净,还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

有些路不好的地方,

商贾觉得赚些钱还不够遭罪的,他就不来了。

所以,官道越是平整宽阔,

相应的城池也越是繁华。

就拿眼前的官道来说,至少上面没有积雪,走着也顺畅,

若是这上面布满积雪,又都是融化后的冰,商队走来再摔断几条马腿,一般人是不会再来了。”

张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喃喃道:

“想要富,先修路,此言一点都没错啊。”

“嗯”身旁军卒一愣,眼睛旋即亮了起来:

“大人此话甚妙。”

张辅也面露感慨,连连点头,

他在应天时第一次听到此言还有些不以为意,以为只是一句朗朗上口的话。

但随着从应天走到北平,再从北平走到这大宁,

这句话可谓是警世名言啊,

路就是一切的基础,

若是没有合适的路,莫说是商贸往来,运兵运粮都要大打折扣,人过日子都是一个难题。

深吸了一口气,张辅指了指前方的大宁城,沉声开口:

“此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这北平行都司的陆大人所说。”

“陆大人”军卒面露诧异,

对于这位年纪轻轻就执掌都司的年轻大人,他莫名地有一些恐惧。

他不是傻子,他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自然不可能去妄自菲薄什么陆大人全凭运气之类的话,

自然是有旁人难以睥睨的本事。

随着距离拉近,他也看到了在大宁城外不停清扫积雪,平整道路的几十号人,纷纷面露诧异:

“草原人”

张辅也注意到了扫雪的人群,不是旗帜鲜明的明人,

而是一些带着野性,长相粗糙的草原人,有大有小,干得十分起劲。

这一发现,可谓是将整个队伍都陷入震惊。

他们可是知道的,草原人一到冬天,就窝在家里不出来,

怎么现在还出来干活了

车队抵达城下,趁着检查的功夫军卒连忙去打听,很快就知道了事情原委。

他脸色古怪地回到队伍,对着张辅开口:

“大人,他们干活有钱,将积雪清扫完成就有钱拿,一天二十文。”

“这么多”

张辅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对于城中那位陆大人,他也了解几分。

陆大人似乎从来不心疼钱,能钱办的事绝不犹豫。

军卒也有些羡慕地喃喃自语:

“一天二十文,一个月那就是六钱银子,都快赶上我的俸禄了。”

张辅忽然笑了起来:

“一月哪能干三十天,前几日大雪之时,寒风呼啸,怎么能出来干活,一个月能干十天已经是顶天了。”

忽然,张辅愣住了,

他若有所思地想着,就算是十天也是两钱银子,

而这些钱大概会不会被这些草原人藏在家里,而是快一些了.

如此人有活干,商贾也有生意。

张辅眼睛越来越亮,

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一些想明白了,

这是在用府衙的钱来让整个大宁城活过来!

果不其然,车队完成检查,进入大宁城之后,

张辅一眼就看到了街上往来行人络绎不绝,道路两旁是一些卖福字与对联的摊位,

不少人在那里停留,挑挑拣拣,一看就是要买。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就算是在北平,一个摊位前也不至于围着十几人。

而且,他还看到了一些草原人三五成群地走在路上,在那些对联

摊位上左右打量,

“什么时候草原人也贴对联了”

随着深入,大宁城的诸多建筑虽然没变,但感觉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至少那随处可见的标语就让队伍一行人牢牢记住了大宁城。

也对大宁城这里的变化有了一些了解!

最先开口的那名军卒走马观,力求将整个大宁的变化都记在脑袋里,

这个时候,坠在队伍最后方的百户朱能也驾马赶了过来,

对大宁城的变化大为震撼,其中那股淡淡的安宁,让他觉得像是去到了应天。

见他赶来,张辅笑着开口:

“士弘啊,咱们要快一些了,早些将这些运送到仓库,

我等早些去都司,说不得还能蹭一顿饭。”

身长体宽的朱能点了点头,瓮声瓮气开口:

“此言极是,咱们要快一些!”

半个时辰后,数百辆马车就已经停放到了城西的库房之中,

经历司经历伍素安匆匆赶来,对于这些送来的马车做着记录。

而张辅与朱能二人则溜去了都指挥使司衙门。

在通传之后,他们进入其中,很快就来到了陆云逸所在的左厢房,

一眼就看到了身披甲胄,在不停巡逻的冯云方。

冯云方也认出了他们,旋即露出笑容:“二位快进去吧,大人已经久等了。”

张辅朝着他拱了拱手:

“多谢云方哥。”

说完,二人便钻进了衙房之中,扑面而来的热气让二人一下子难以适应,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火炉。

他们看到了坐在一个怪异物件后的陆大人,躬身一拜:

“百户张辅、朱能,拜见陆大人。”

陆云逸拿着手中貂皮,抬起头来,见是二人,充满纠结的脸上顷刻间就布满笑容:

“快坐快坐,一路行来冻坏了吧。”

二人在一旁的椅子坐下,陆云逸给二人端了两杯茶,让他们有些受宠若惊,

“多谢大人!”

“不用客气,这大宁冰天雪地的,能见到个熟人,真是一件好到不能再好的事啊。”

陆云逸有些感慨,他也发现了,经历过应天的繁华和好日头之后,

再过这等枯燥无趣,整齐白茫茫的日子,心绪的确会有些问题。

二人接过茶杯,将其捧在手里暖和,张辅兴冲冲开口:

“大人,我们来时看到城外有一些草原人在做工,

一天二十文钱,是您的主意吗”

陆云逸也端了一杯茶,在他们对面坐了下来,笑着说:

“怎么样是不是给他们找了一个好活,也省得他们整日闹事。”

张辅面露赞叹:

“大人,上次您与父亲说的以工代赈,我有些懂了。”

“懂了就好,平日里城池冷清,银钱如死水不能流动,

这个时候就可以‘以工代赈’,

不一定非要等到遭灾遭难了,衙门再发钱。”

陆云逸笑着点了点头:

“都司最近发了一笔横财,所以本官才如此大方,

若是钱财紧紧巴巴,可不能打肿脸充胖子。

总之,凡事都要有一个度,

作为都司官员,发钱发少了起不到作用,发多了又会导致涨价,

而现在这般劳有所得就极好啊。

你们回去要仔细想想,日后若是你们有了成就,能够主政一方,或许能有些帮助。”

此话一出,在场二人马上激动地不能自已,对视一眼后,心中像是燃起了熊熊火焰!

主政一方

这是他们从未设想过的道路,也从来不敢想。

相比于朱能,张辅要显得自然许多,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大人,我们没有您这般的本事,只想做个打仗的将军。”

一旁的朱能连连点头,他对于未来的憧憬也十分简单,

继承他爹副千户的官职,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蛮好。

陆云逸看着眼前这面露青涩的二人,抿嘴笑了笑,略有深意地说道:

“时局变化万千,未来的事谁能说得准呢

本官当年还想着成为进士老爷呢,可读了书才发现,简直是一窍不通,

不得已这才从了军。

你们现在还这般年轻,日子还长着,

等以后你们位高权重了,再回头一看.

一路艰辛也就那样。”

二人一下子变得斗志十足,来自上官的勉励以及期许,

有时候就算是没有实质,也能让人思绪纷飞。

二人现在是真的在想,日后成为达官显贵的可能。

见他们二人如此模样,陆云逸提醒道:

“但也不能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根基打牢,日后才能走得更快。”

“是,卑职谨记!”

“嗯送来的红有多少”陆云逸发问。

“回禀大人,一共四百九十五缸,有三十四万斤,两千八百石。”

对于这个数字,张辅早就耳熟于心,而后他挠了挠头:

“大人,在出山海关后,路有一些不好走,打坏了一些,

那时漫天飞雪,卑职就让军卒能装的装,至于那些装不了的,都冲水喝了”

陆云逸挥了挥手:

“有运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五百缸只损失五缸,已经是非常少了,不必在意。”

“等稍后清吏司核算之后,都司会给你们结银钱,到时候你们转交给王府,

并且替我向燕王问好,多谢出手援助了。”

张辅连连点头,而后说道:

“大人您放心,话一定带到。”

陆云逸点了点头,问道:

“军队以及粮草都运到北平了吗”

“已经运抵大半了。”张辅一边说,脸色又变得古怪:

“大人您有所不知,父亲曾在家中说,以往是运粮,现在成了指挥使还是操持运粮。”

陆云逸忽然笑了起来,很是畅快,

“哈哈哈哈,张玉啊,操持的都是这些纷乱复杂之事。”

陆云逸转头看向朱能,发问:

“这一次北征,你们都要去对吧。”

朱能有些紧张,对于这位大人,他可是万分佩服,连连点头:

“回禀大人,张大人让我等跟着前去历练。”

陆云逸点了点头,站起身从书架上拿过一本文书,走到二人身前递了过去:

“拿着吧,这是最近本官总结的,

关于草原战事的诸多注意事项以及另辟蹊径的法子,你们二人拿着看。”

二人猛地瞪大眼睛,看着文书封面上那歪歪扭扭的字,

一时间震惊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