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薯片 作品

第409章 “什么野鸡出版社?!”

第409章“什么野鸡出版社!”

“你这本杂志多少钱啊”

“两毛四,你吃不了多大亏。”

“那行吧。”

余华的《收获》比这本《人民文摘》贵一点,但是一想到自己接下来去京城的路途还很遥远。

这长“路”漫漫,要是不换,再看上一路自己这本已经看过三遍的《收获》,那也太无聊了。

干脆换来这本《人民文摘》,在候车室里翻看阅读起来。

一读就发现,这本杂志和余华想象中的杂志不太一样。

这就不是一本“纯文学”杂志!

这本《人民文摘》上,除了“金短篇”、“压轴戏”、“记忆故事”、“诗人空间”这几个栏目算是纯文学作品。

剩下的在余华看来都和文学无关。

像是“纸上展览”、“艺术中的修辞”.这几个栏目是关于舞蹈、音乐、绘画的艺术评论和赏析。

“在地叙事”是关注当代中国的世情百态。

“封面中国”、“历史的喘息”、“田野档案”是挖掘史海钩沉、人文记忆。

另外,“物质生活”、“白领折子”居然是传递时尚动态和潮流资讯。

小小一本杂志,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关键还有个栏目叫“海外资讯”!

这块儿把余华看的真是欲罢不能。

这年头,余华能接触到的那些海外作品,无非就是托尔斯泰、卡夫卡这些世界闻名的大文豪,他们的作品余华基本上都读过。

然而《人民文摘》上的作品,并不取自那些已成名的文豪。

而是一些海外刚发表不久、作者名声也相对比较小的作品。

这些作品直接选材于《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公子》、《哈泼斯》这些著名的欧美杂志。

文学性可能不够。

但主打一个鲜!

“新鲜!”

“这也太新鲜了!”

余华看的两眼发亮,颇觉惊喜。

没想到自己和那老哥一换,真的换来本宝贝。

他抬起头,刚想谢过那位老哥,却发现那位老兄已经不知什么时候走了。

“人呢”

余华四下搜寻一阵,忽的想到什么,一拍大腿。

“我的车!”

紧赶慢赶,这才没耽误了火车。

余华拎着行李,匆匆在自己座位坐下,气都没喘匀乎,又迫不及待的掀开《人民文摘》翻看起来。

他看了汪曾祺、冯骥才的随笔,读了郑渊洁的童话,时事政解他不感兴趣,作家王硕的一篇《空中小姐》倒是让他读的津津有味

“小说还能这么写”

“有点意思。”

“就是怎么下个月才能在《当代》看到完整版呢”

读完《空中小姐》,再往后是漫画,漫画上面画的东西余华已经看过了,这是今年春晚大火的节目:陈佩斯、朱时茂俩人共同出演的小品《吃面条》。

这节目能播出也不容易。

当时春晚剧组邀请陈佩斯和朱时茂住在宾馆里创作剧本,俩人住了一周,写好个剧本拿给剧组看。

结果没通过。

哥俩想着,在宾馆吃饭还要交粮票,剧组也很困难,再加上年轻气盛,受不了来回修改。

一合计,走吧!

春晚剧组又连忙去找俩人回来写。

反复如是,前前后后,哥俩一共跑走三回,临春晚播出前半个小时,央视的领导都没敢点头让《吃面条》通过。

最后春晚导演黄一鹤站了出来,顶住压力强行让哥俩上了舞台。

一炮而红。

余华也看这小品了,被里面那包袱逗得前俯后仰,此刻看着漫画寥寥几笔,就把陈佩斯的滑稽模样勾勒的活灵活现。

他光是看着那几幅图,就能在脑海里想起春晚上陈佩斯、朱时茂深入人心的精彩表现,忍不住又弯了嘴角。

除了今年春晚的小品,今年春晚上马季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也选了一段写进了杂志里。

余华光是看着一行行的文字,脑海里都能映像出唐山口音的调调来。

“.你不抽我这宇宙香烟,你就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你年轻人你就搞不上对象!你学生你考不上大学!在座的各位都过不好年!”

“.你想收藏我一套图案,就是八仙过海一套,你最少买我八盒香烟;金陵十二钗你买我十二盒;苏杭三十六景买我三十六盒;一百零八单将你买我一百零八盒;五百罗汉买我五百盒;我那还有百万雄师下江南呢!”

余华越看越上头了。

这《人民文摘》,每一页的每一个版块、每一个角落。

都好看呐!

都不容错过呐!

就连页码上面的一小行空白也不放过,要写上一行小字: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一页一页连起来,就是今年大火的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歌词。

有意思!

意犹未尽的翻到最后一页,余华发现还有几道益智题目。

数独游戏猜灯谜.

编辑部说了。

欢迎读者朋友把答案寄到他们的编辑部,他们杂志社将从来信里头挑选几个幸运读者赠送奖品。

“头等奖1名,奖品:永久牌自行车一辆。”

“一等奖3名,奖品:回力高帮白球鞋一双。”

“二等奖10名,奖品:精品果匣子一份。”

“参与奖30名,奖品:下一期《人民文学》+《人民文摘》各一本。”

哟,还送自行车!

余华激动起来了。

永久牌自行车啊!

他都骑不上这么好的!

这手段在后世都快用烂了,顾客们也司空见惯了,搭理都懒得搭理。

但在如今就是一剂猛药。

青涩又单纯的市场,哪见过这么凶残的营销手段。

妈呀,自行车都舍得送了!

这编辑部不得亏死啊!

余华马上心动起来,可惜他数学不行,那数独连题目都看不懂,猜灯谜又猜不中,琢磨了半天,想出好几个答案都无法确定。

一时间反倒对奖品没了什么兴趣,更好奇这几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可惜答案下一期杂志上面才会公布。

也就是说,要想确定答案,你得先买下一期的《人民文摘》。

“这不是吊人胃口么.”余华好奇的牙痒。

他把自己的答案全在本子上记下来,又看了一眼寄信的地址,是在京城的翠胡同那边。

“也不知道离《京城文学》远不远。”余华暗自嘀咕。

他觉得要是不远,自己可以过去问问答案,这样都省了他再买下一期杂志的钱。

不过这杂志确实办的可以,虽然文学性没有文学期刊那么高,但是老少皆宜,而且特别适合拿来解闷、打发时间。

余华觉得回头可以跟单位那边说一说,让单位订几本看看。

不过那都是从京城回去的后话了。

王硕已经在新华书店门口蹲了好几天了。

他兴奋呐。

虽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发表小说了,但还是兴奋,毕竟他之前也就正式发过那么一两篇,也没掀起什么波澜,而且时隔那么久。

这会的他,充其量一名文坛的新兵蛋子。

于是《人民文摘》发行以后,他第一时间跑到了新华书店门口蹲点,想看看自己的这篇《空中小姐》引起的反响如何。

“这位女同志,你好。”

“怎么的您有啥事儿”

“害,我没啥事儿,我就想问问你,你买《人民文摘》了么”

“.关你屁事。”

新华书店门口,王硕拦下个年轻姑娘,拉着人家还没问两句,人就翻个白眼扭着屁股走了,留他一个人站在原地尴尬。

正尬着,听到一声叫喊。

“姓王的!”

王硕顺着声音方向看去,看着自己女朋友沈旭佳,双手掐腰怒气冲冲的朝他走来。

不等王硕开口,沈旭佳劈头盖脸:

“我说您怎么这几天倍儿有精神呢,怎么一大早太阳还没升起来就往外面跑呢,嗬,今儿我是明白了!您挺能耐啊,怪会找时间找地方作案呢,我也算是开了眼了,大早晨的屁颠屁颠跑新华书店门口戏果儿来了!放眼全京城您也是头一号呐!怎么,人家要是相中你,你这穷酸秀才是准备当场抖擞抖擞你那浑身的文艺细菌呐”

“说啥呢你!”

王硕气急,吼她一声,“我就是来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人买《人民文摘》!”

“甭忽悠我,谁信呐”

“你爱信不信,我这心思都在我那小说上头,我还戏果儿,我有那精力吗”

“.”

别看沈旭佳嘴能叨叨,其实属于外硬内软的类型,不然也不能窝囊到眼睁睁看着徐静蕾住进自己家里。

“我又不知道,你又没跟我说,你别生气嘛,有没有人买啊”

“我哪知道,刚才拉着个姑娘,问了人家两句,人家还骂我。”

“忒没素质了这也!”

沈旭佳爱屋及乌,听着王硕被骂了,登时一百个不乐意。

“行了,别瞎叫唤了,咱们进去瞅瞅。”

王硕拉着沈旭佳,一块儿进到新华书店里。

这会儿的书店大部分都没有开架售书这一说,门市部大厅沿墙转圈都是柜台,柜台后面就是高高的书架,读者都必须隔着柜台买书,流程大概是:

顾客在柜台买书,营业员开出销售小票,顾客拿到收款台交钱,然后凭小票回到柜台,这才能取走自己要买的那本书。

王硕去的这家是王府井的新华书店。

之前提过一次,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几年前就实行了开架售书。

不过只开了一段时间,就闭上了。

开不了啊!

本来这会儿书就金贵,一开架,你一手、我一手,这会儿卫生条件又差,摸来摸去,图书全给抹的脏兮兮的。

这还算好的。

素质差一点的,揣怀里就给偷走了。

书店里是呼吁一阵,有所好转,然后过不了几个月,故态复萌。

所以一直到现在,所有的新华书店都还闭着,厚厚的柜台围着书架。

“同志,你买什么书”营业员看着王硕问了一句。

“那啥,我不买。”

“不买书”

“咳,事情是这样。”

王硕腼腆一笑,“您猜我是干啥的”

“怎么的啊”

营业员警惕的看他一眼,语气不善,“我可告诉你,我们这儿离派出所就两条街。”

“哈哈哈哈。”

沈旭佳笑的快要岔气。

王硕挠了挠头,“同志,你误会了,我可是退伍军人,我能干那种事儿么再说那种事儿我也得去储蓄所才对,我是个作家,我就想看看我的文章受不受读者们欢迎。”

“害,您早说啊。”

营业员松了口气,“您写的什么小说”

“《人民文摘》。”

“《人民文摘》”

营业员诧异,“那不是杂志么”

“我的意思是,我的小说被发表在《人民文摘》上面。”王硕解释道。

“哦。”

营业员恍然大悟,无奈道:“那我不知道你的小说受不受欢迎,不过《人民文摘》这杂志卖的挺好的,这两天库里的全卖光了,昨天一天,还有今天一上午,老是有人来问,我们都要头疼死了。”

“哟,是么卖的这么好啊”

“是啊!”

营业员也是真的郁闷,干脆跟王硕倒起了苦水,“也不知道上面怎么想的,这么火的杂志,业务员就拿到一百本,也不知道多订一本,害得我们掏不出,顾客买不到,最后受气的不还是我们这些柜员么都快被顾客骂死了。”

正说着,又跑来俩顾客,张口就问。

“同志,《人民文摘》有么”

“《人民文摘》没了,《人民文学》还有,你要么”

“哎呀,怎么又没了我一上午都跑了几家书店了!你们新华书店工作怎么做的,怎么总是要啥没啥,烦死了,我要投诉你们。”顾客骂骂咧咧的走了。

王硕这才回味过来。

刚才他跟那姑娘打听《人民文摘》的事儿,人家为啥骂他啊

没买着《人民文摘》么!

可不浑身都是怨气嘛。

王硕这时候凑过去,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下好了,人姑娘把气全撒他身上了。

“怎么搞的嘛,两天了,一部《人民文摘》我们王府井的店一本都批不过来你们发行所那边是怎么回事嘛!”店二楼办公室里,书店经理着急忙慌的给发行所打着电话。

电话那头,发行所的人也特委屈。

“你们跟我们发什么火啊我们已经联系出版社了,电话都给他们打爆了,他们一本都拿不出来,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经理一听,血压上涨几分。

“哪家出版社怎么这么不靠谱啊我就没听说过要加订结果一本存货都没有的!水平太次了,以后别和他们订货了!”

“这可不行啊”

发行所的同志幽幽道:“那可是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