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被抢先一步
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高谈圣会脱离他们的掌控,就这场战斗来说,恐怕高谈圣早就和单进勾搭上了。
在场众人在听得此人开口后,皆是面露凝重之色。
安阳县是他们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如今这道防线被单进拿下,就算他们能够再构筑一道防线拖延时间,局势一样不容乐观。
这单进步步紧逼,实在是欺人太甚,完全没有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放在眼里。
在场众人皆是咬牙切齿,他们的表情颇为愤怒,其中尽是对单进不满。
当初他们主动派人,想要和单进谈判,可单进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现在又咄咄逼人,难道想要他们将杀绝不成?
就算单进的实力当真冠绝天下,他这样做,未免也太放肆了吧?
如果单进想要横扫天下,成为天下之主,那就少不了世家大族的相助。
如果没有世家支持,他如何能够统领全局?如何能够让四方臣服?
显然这些世家之人,还沉溺于世家往日的辉煌。
之前的历朝历代,各方势力都是想方设法拉拢世家大族,获得他们的支持,来稳定局势,安稳人心。
可现在,单进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根本没有将世家之人放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分明是要将世家逼到绝境。
在短暂沉默之后,终于是有人开口附和道:
“既然这单进自寻死路,那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方才王兄说的没错,我们应该立刻构建防线,阻挡单进的进攻。
这里是河北,不是他的地盘,他以为自己兵强马壮,就能所向披靡,如此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当真是个笑话。”
众人纷纷赞同,这里是世家根基所在,他们的底蕴无比深厚。
正因为有着他们相助,河北义军才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将整个河北之地纳入掌控之中。
若非如此,就算义军再怎么来势汹汹,一路攻城拔寨过去,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如今,要说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击败单进,那无异于异想天开。
他们虽然相信,以世家的底蕴,不会就此倒下,但单进的强大也让他们记忆犹新,不敢轻视。
总之,他们此刻要做的,就是稳住局势。罗艺所率领的北平府精锐已经在路上了,等罗艺抵达前线,一切尚未可知。
在听完众人的意见之后,崔家家主也有了决断,他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这样办吧,即刻抽调各县兵马,驻守城池之中,拖延时间。
既然高谈圣勾结单进,那就将消息传出去,让这些义军将士知道,高谈圣为单进所杀,他们根本没有退路。”
这是崔家家主有意为之,如今镇守河北各城池的守军,都是义军将士。
如果让他们知道,高谈圣已经投敌了,无疑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崔家家主才会这样说,他要让这些义军将士认为,高谈圣已经死了,而且是死在单进手中。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来势汹汹的单进。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虽然世家之中不可避免有许多酒囊饭袋,但其中同样有着大量的人才。
若非如此,世家大族也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
——
此刻,罗艺率领大军从北平南下而来。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等他领兵抵达前线,就做单进的内应,配合单进一举将安阳县拿下,到时候他将率领大军横扫河北,作为自己加入义军的首功。
不得不说,罗艺的计划很完美,他的内心也是充满了期待。
虽然他知道,有着罗成和姜松的关系,北平府日后的处境肯定不会差。
但是,罗艺并不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儿子,他现在还没到老迈不堪的程度,既然有机会立功,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罗艺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有些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天下局势同样风云变幻,难以预料。
当一名世家使者,带着最新的战报,来到罗艺面前时,他还有些疑惑。
因为罗艺并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事,毕竟这个变故太过突然,很多人都没有预料。
在此之前,也无人想到。
作为河北义军首领的高谈圣,会如此直截了当的归顺单进。
在临时大帐之中,罗艺微微皱眉,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好奇之色,看着前方的世家使者,若有所思问道:
“不知阁下如此匆忙,难道前线发生什么变故了吗?”
看到这使者惊慌失措的样子,罗艺心中也有些猜测。
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单进率领麾下精锐,以雷霆之势突破了世家的防线,所以他们才会这般慌乱。
若真是如此,罗艺也无可奈何,他当然希望把握住这个机会建功立业,可单进太过强悍,并没有给他大显身手的机会。
那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前方的世家使者郑重点了点头,他直接将前线的消息递给罗艺,接着说道:
“王爷,我等真是万万没有想到,高谈圣这狗贼竟然背叛了我们。
当初若非世家扶持,他现在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怎么可能成为河北义军之主?
但他却不知感恩,反而要与我等世家为敌,当真是找死。
相信等王爷率领大军抵达,我等一定能够扭转战局,让这狗贼付出代价。”
随着罗艺目光扫过,他看到战报之中的内容,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如果是单进率领大军抢先拿下安阳城,他当然可以接受,因为单进有这个实力,他无话可说。
但现在是怎么回事?
他都已经做好准备,要给单进当内应,配合义军一举将世家拿下。
可此刻,竟然有人抢先他一步,将他的计划付诸实施。
直接打乱了罗艺的节奏。
这就让罗艺很无语了,原本到手的功劳,此刻不翼而飞,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不过,罗艺终究是见过大场面的,虽然事情有些突然,但他并没有纠结太多,很快神色恢复如常,便是对着使者说道:“原来如此,这高谈圣果然不是个东西。
请崔家主他们放心,本王既然领兵而来,那就绝不会袖手旁观,定要让这些乱臣贼子明白,与朝廷为敌是何结局。”
罗艺的语气慷慨激昂,表明了他内心的坚决和果断,让前方的世家使者如释重负。
他方才这样说,也想试探罗艺的反应,毕竟现在的世家,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了,他们必须谨慎行事。
罗艺的话语,让世家使者越发坚定自己的判断,这位北平王果然是忠臣啊!
虽然罗艺并不是忠于世家,但他只要忠于朝廷就够了。因为他们现在是同一阵营,并不是敌人。
使者连忙拱手道:
“那就有劳王爷了!”
罗艺微微颔首道:
“无妨,这都是本王分内之事。”
又是寒暄了两句,使者告辞而去,他必须将此间消息传回崔家,只要罗艺愿意出手相助,一切尚有可能,未必就会一败涂地。
至于罗艺,他看着使者离去的身影,目光之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
就算他被高谈圣抢了一次机会,也不代表他什么都做不了。
对于罗艺来说,他还可以领兵前往博陵,助世家大族抵挡单进,等到义军抵达之后,他再卖了世家之人就是。
也不知道这些世家大族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对抗单进。
罗艺坚信,这次的机会必定属于自己,他绝对不会拱手相让。
——
在拿下安阳县之后,单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率领大军北上,直逼博陵郡。
博陵崔氏乃是天下名门望族之首,威望自然非同小可。
所以各家皆是抽调人手来相助,或许在平时,各个世家也有利益纷争,他们勾心斗角,心思各异。
但同时,他们也是一个利益集体。
面对单进的攻势,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他们都是世家的一员,保住博陵崔氏,就是保住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分崩离析,结局无人能够预料。
但世家的所作所为,根本影响不到单进,就算他们到处宣扬高谈圣死在单进手中,也无关紧要。
那些城中守军,再怎么负隅顽抗,也抵挡不了义军的精锐之师。现在根本不需要单进亲自动手,麾下众将就能将之拿下。
总之,义军继续高歌猛进,距离柏林郡越来越近,那强大的压迫感,令世家之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们也意识到,一场大战在即,他们唯有全力以赴。
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恐怕世家必将遭受重创,因为单进表现出的态度,实在是太坚决了。
他分明是想要将世家大族斩尽杀绝,不留余地。这样的人,他们岂能轻视?
世家传承多年,他们自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他们宁愿拼个鱼死网破,也不可能让单进在此为所欲为。
但这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世家之人众多,其中也有不少人,因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胆战心惊,他们对单进充满畏惧。
这种情绪,直到罗艺率领大军赶到后,才算真正安分下来。
虽然世家大族不可能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罗艺这个外人身上,但毫无疑问,罗艺以及其麾下的精锐,是世家的巨大助力。
世家之人在博陵郡构筑了一道防线,专门抵挡义军攻势。
对他们而言,现在防守是最稳妥的选择。若是贸然主动出击,一旦出了问题,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世家一方,原本就没有半点优势,在义军面前,他们连人多势众都称不上。
现在的单进,已经不是以往势单力薄的存在,他麾下数十万大军,整合各路义军之后,他的力量早就达到了巅峰。
如果不是要先解决世家大族,单进恐怕直接就对潼关动手了。
杀入关中,拿下杨广,覆灭大隋,重建天下,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鲜虞城,博陵郡治所。
单进率领大军正向城池逼近,这里是世家之人集结各路兵马,构建的一道防线。
包括罗艺也在其中。
在单进抵达之前,罗艺就已经暗中派人联系单进,表明了自己的计划。
而单进在得知此事后,只能说是哭笑不得。这些世家大族也是够惨的,能够接二连三做错选择,也是一件难事。
他们以为借助罗艺的力量,就能对抗单进,可罗艺已经是单进的麾下了。
那就让他们好好感受下,什么是绝望吧!
他们再怎么垂死挣扎,再怎么反抗,结局都是一样的。
单进亲自领兵,来到城池之外,他目光闪动,朗声喝道:
“义军已经兵临城下,若尔等还要负隅顽抗,休怪本侯不留余地了!”
虽然单进表情很平静,但那强大的压迫感却做不得假。城楼之上的世家之人皆是眉头紧锁,心中忐忑不安。
单进威名赫赫,可不是等闲之辈,当今天下有谁能够轻视单进?
但是,世家之人显然不可能因为单进的三言两语,就彻底放弃抵抗。
无人回应单进,但守军严阵以待的模样,无疑说明了他们的答案。
单进没有纠结,他直接一声令下,后方义军将士试探性进攻,由雄阔海和伍天锡两员大将领兵出击。
他当然不是要强行拿下鲜虞县,罗艺就在城中,有着内应相助,拿下城池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单进之所以下令攻城,只是要给守军施加压力罢了。否则他们真以为单进好欺负,那就有些可笑了。
果然,在义军开始攻城之后,守军有些慌乱的防守起来。这其中不少都是新征召起来的兵马,并非身经百战的老兵。
虽然罗艺从北平府带了大军前来支援,但世家并没有将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罗艺身上。
又因为高谈圣投敌,使得世家一方人手有限,只能就地征召兵马,来抵挡单进的攻势。
双方战斗激烈,却又戛然而止。
义军试探性进攻,虽然被守军挡住了,但他们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们只能感受到愈演愈烈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