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何时西进
第九百章:何时西进
听着绣娘这番话,朱雄英说道:“你呀,慢慢就习惯喽。”
闲聊几句,朱雄英又说道:“昨夜里皇爷爷与奶奶商议了,待的元宵节以后,你们就先行返回京师,孤拿下傍葛剌以后自会返回。”
“成吧,左右也不过就是分开三五个月的时间。”
韩宛如话落下以后,徐妙锦盯着朱雄英说道:“顶多半年,记得回来。”
朱雄英拉起徐妙锦的手说道:“放心即是了,孤一定会回来的。”
绣娘蹙眉说道:“往常殿下基本是说到做不到。”
“你们难道都不相信孤了吗?”
“若是这次殿下按时返回,我们自然是信你。”
时间匆匆而过,洪武十六年正月二十这一天。
巨港城码头上,马皇后拉着朱雄英的殷切地叮嘱道:“切记一定要按时回来。”
“奶奶您放心就是了,孙儿最迟也会在六月底回来的。”
洪武大帝叮嘱道:“你奶奶从未出过这么远的门,这次来到苏门答腊都是因为不放心你,故此你可记得按时回来。”
“爷爷,孙儿知晓了。”
“若你没有按时回来,小心咱揍你。”洪武大帝威胁道。
朱雄英耷拉着脑袋说道:“孙儿都十四岁的人了,您还揍?”
“你即便是三十岁,四十岁了,咱想揍也能揍。”
朱雄英无语至极,脱口说道:“您是皇帝,您说啥就是啥。”
又和绣娘、徐妙锦和韩婉茹聊了几句以后,洪武大帝等人才乘坐舟船离去。
看着绣娘,徐妙锦等人一直站在船头上不断地张望着,戴茜儿叹了一口气说道:“离别总是令人心酸。”
“这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做准备呢。”
戴茜儿看着朱雄英说道:“殿下,以后您能不能不要再出远门了。”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以后估摸着出远门的次数就少了,毕竟皇叔们的年纪也大了,未来如若要打仗,也是他们去领兵,孤基本不会再出征了。”
“那可就太好了。”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说道:“皇叔们在军事学院学了好几年的时间了,他们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个世界是很大的,大到朱雄英用一生的时间怕也拿不下来。
即便是大明拥有着威力巨大的洪武炮和燧发枪,可纵然如此,拿下那么多的国家,也不一定能治理好那些番邦百姓。
文化的差异、信仰的差异、饮食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等,就如同一道沟壑一般,桓恒在汉人与那些欧亚百姓之间。
与欧亚那些地区不同的是,东南半岛上的这些国家从汉朝时期就与中原朝廷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
加之中原天下发生动乱的时候,江南地区的百姓会逃至这边儿,所以治理东南半岛倒是没有多大的困难。
可若是拿下榜葛剌,拿下德里苏丹国这个佛教兴盛的国家以后,继续向西进发的话,那就要面对欧亚大陆上那些各类宗教国家了。
纵然大明可以,以摧枯拉朽的态势一举拿下这些国家,可深受教皇和其他宗教势力的影响,那些地方百姓的思想是极其的固化。
毕竟生来就是如此,如若大明颁布其他一些政策,恐怕会适得其反。
也因此拿下那些地方,朱雄英并不担心,担心的却是如何治理,当然了或许可以间接性的提高那些反对宗教势力的地位,或者是拉拢他们,从而达到分化瓦解教皇与宗教对于百姓的影响力,同时颁布一些利于百姓的政策,鼓励百姓耕种,开垦田地,行商等事宜,估摸着就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或许是十年,也或许是三四十年。
历史上蒙古人曾经西征打到了欧洲,征服了斡罗思各公国,也就是后世的白熊和二毛等地,随后蒙元又继续西进,在利格尼茨击败了波栏和普鲁士联军,进而蹂躏了匈牙里等地。
蒙古人当年震惊了整个欧洲,引起了罗马教挺和欧洲各君主国的不安。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马可波罗随随其叔叔来到中原,还曾担任了元庭的官职,并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
尽管如今大明的军队尚未进发欧亚,但是提前想清楚这个问题,并且找到具体的应对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
洪武大帝离去以后,朱雄英在巨港城停留了将近十来天以后,才率领大军奔赴傍葛剌。
半个月以后,当朱雄英率领大军停留在傍葛剌国沿海附近兰里岛的时候,迅速派人去打探傍葛剌国和蓝玉、徐达两路大军的情况。
黄昏时分,朱雄英与诸多武将们闲坐在甲板之上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傅友德惆怅地说道:“估摸着,这次西征是俺最后一次随军出征了。”
冯胜盘腿坐着,喝了一口浓茶说道:“胡言乱语,人家廉颇七十岁还引兵作战呢,你今年貌似才六十二岁吧。”
傅友德叹了一口气说道:“咱们都一把年纪了,以后的事情就
要交给年轻人去做了,咱们该颐养千年的。”
朱雄英轻声说道:“两位老将军虽然六旬了,但勇猛尤胜往昔,只是为了避免老将军们在战场之上出现什么意外,此番回京以后,老将军不妨就待在军事学院任职,给咱们大明培养年轻的武将吧。”
冯胜笑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呢。”
傅友德盘腿坐下以后说道:“成吧,俺就听皇孙殿下的。”
冯胜继续说道:“到时候咱们与宋濂,刘伯温他们共同为大明培养人才,宋濂他们培养读书人,咱们培养将领,那是相得益彰呀。”
平安笑着说道:“将军们虽然老了,但在军事学院也能发光发热。”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说道:“以往你们这些老将军与皇爷爷的思想基本都是一样的,总觉得占据中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殊不知这个世界很大,大到中原仅仅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
“以往你们总认为国库空虚,打仗耗费钱粮,所以能不打就不打,可到最后随着百姓越来越多,能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兼并土地的富绅勋贵越来越多,百姓没有土地可种,又要面临朝廷、官府征收的赋税,该怎么办?只能选择揭竿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