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贷款还不够
其实杨铭也没贷过款,也不知道贷款的利息到底应该是多少,他只知道定期存款的利息。之所以收1%的利息而不是无息,主要是防止有的人浑水摸鱼,比如:有的人明明不需要贷款,但是无息贷款的话,他肯定也会去贷。
杨俊犹豫良久后,问道:“这样会不会太低了?到时候如果都来贷款,那数目也不小呀!”
“再高点的话,你觉得他们会来贷款吗?”
杨俊摇头,问道:“这个我知道,你打算拿多少出来放贷呢?”
“一百万、两百万都可以,但每家最多放十万,你觉得可行的话,我明天把钱打到你们村委会的账上,具体工作由你们来执行就行。”
“好,那贷多长时间呢?”
“三年吧!最多不超过五年。”
“好,谢谢呀!你就是我们村的救世主。”杨俊由衷地佩服杨铭的胸怀。
回家后,杨铭将两百万如数打到村委的账户中。第二天一早,四海会计把那些条件差的家庭一一通知了一番。
“四海,这钱我想贷,但是,到时候如果还不上怎么办呢?”村民甲问道。
“量力而行,这是杨铭私人掏腰包给大家放的低息贷款,知道还不上就不要贷,贷了就要还。”杨四海道。
“我是说如果,如果真的还不上会不会被抓去坐牢?”
“那倒不会,这么跟你说吧……”杨四海将头靠近村民甲,小声说道,“这种低息贷款是绝无仅有的机会,退一万步说,到时候真的还不上了,杨铭也不会把你怎么样,顶多让你名声不好听。这话你可不能跟人说是我说的呀!”
以上的对话杨四海说了不下十次,没有办法,村里有像杨广树那般厚颜无耻之人,也有像村民甲那样老实巴交的人。他们穷绝不仅仅是没有年轻的劳动力那么简单,而是人性不适合这个社会,前者不肯吃亏便没有人缘,而后者太老实,胆子小便错失了仅有的几次发展的机会。
晚上,村委会三十多人在等待办理贷款,热闹哄哄。
这次的贷款就像一个座谈会,杨俊一个一个问贷款用途。有的是盖房子差一点钱,还想入股下一期的养猪场,所以贷款;有的是没有钱入股养猪场,想贷一点下一期上车;还有的是要还债,要入股养猪场。
“广树叔。”杨俊看向杨广树,喊了一声。
“嗯。”
“你叫的最欢,说说,你要贷款的用途,要贷多少?”
“贷十万。”
“用途呢?”
“盖新房、养猪场入股呀!”
“嗯,广树叔,石磙叔,志在伯,我丑话说在前头……”杨俊把找事的三人依次喊了一声。
“你说……”杨志在应道。
“这笔钱是村委向杨铭私人借的,然后再把这笔钱贷给你们,记住……是贷款,不是捐款,三年内必须还款。”杨俊道。
“嗯,知道了。”
杨志在道,在场的村民们也都纷纷点头。
众人都答应得这么轻飘飘,杨俊有点不放心,继续强调道:“原则上是三年内必须连本带利还清,如果实在还不上,第四年就给你们按10倍的利息算。这里是范本合同,上面的内容你们先看一下,觉得能接受的等会儿就签字。”
杨四海将合同发给每一个人后,又给大家读了一遍。
这些人大多都是要贷十万、八万的,杨铭俊根据他们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都给批了一定的贷款额度,家里条件好一些的额度小一点,条件差一些的额度大一点。
“好啦!钱已经全部贷完了,大家请回吧!”杨俊说道。
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两百万已经全部被贷了出去,还有些不够,被杨俊给结合各家的情况给匀了一点,算是来者有份,只是多少的问题。
杨俊在心里庆幸一把,还好今天没有偷懒,要是用广播一吆喝,估计还得两百万才够。
“呃,这合同都签了,钱什么时候给我们呀?”一个村民问道。
“哈哈,这么多钱给你们不安全,就先放在村委会的账上,等第三期开工的时候直接划拨到养猪场的账户上,到时候再签养猪场股份的合同就行。”
这么多钱转来转去不方便,杨俊也担心有人把钱用在别的用途上,干脆就不转账,打算到时候直接按股份的金额划拨到养猪厂的账户上。
“我还要用钱盖房子呢!”一个想要贷款盖房子和入股养猪场的村民说道。
“这个好说,你哪天需要就来村委会取就行。”
“那也行。”
“都散了吧!”
“咦?结束了吗?等等,我还没贷款呢!”
正当村民们准备离开时,门外闯进来一个小伙,气喘吁吁,语气焦急。
“哟!是大山呀!结束了都。”一个村民有些幸灾乐祸道。
“完了!”大山垂头丧气道。
“大山,别急,有话慢慢说。”杨俊见状道。
“俊哥,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贷完了?我都还没申请呢!”
“你要贷款?”
“对,我要贷款。”大山语气坚定道。
“你贷款干什么呀?”
“我要买挖掘机。”
大山今年才17岁,去年没考上高中,便去了蓝翔学挖掘机。挖掘机学成归来因为没钱买挖掘机,基本上是待业在家,只是偶尔被挖掘机老板请去打几天零工。
今天听说村里有低息贷款,他便萌生了贷款的念头。可是,他老子和娘亲就是村里的老实人之一,一辈子只攒钱,不借钱,坚决不肯同意大山去贷款。
大山在家里软磨硬泡了大半天,他老子和娘亲也没答应。晚饭时,大山气得饭都没吃,后来他娘亲心软,心中的那份坚定已经动摇了,随后也站在了他这一边,至此,他的父亲才松口。
可是,当他赶过来的时候,贷款已经结束了。
杨俊眼头一亮,觉得挖掘机大有可为,大山的这个想法不应该被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