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逃难而来

小乖站在一旁,十分懂事地扶着赵廷。

她从腰间的口袋里掏出小半块发霉的硬饼,有拇指大小。

“老伯伯,你吃点吧,你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了。”

“小乖,好孩子,你自已吃吧。”

成老摆了摆手,蹲在墙角歇息了会儿,久久出神地望着城门。

好不容易抵达中州,得到的却是这个结果。

值得吗?

一路上,淮州沦陷,梁州避之不及。

中州已是他们能够抵达的最近的地方。

小乖扯了扯成老的衣角,扬起蜡黄的小脸,“老伯伯,我们能进城吗?”

“城里的人会让我们进去吗?”

小乖开始想念游雪姐姐了。

游雪姐姐会关心他们,给他们送吃食,会担心他们的身体。

可是现在,洛南城已经没了。

她已经没有家乡,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了。

大家也一样。

成老道:“会的,一定会的。”

他自言自语,安慰着小乖,一句句念道。

苍老的面容充满着沟壑和皱褶,低垂的眉眼夹杂着说不出的愁苦。

苦了大半辈子,临到头来,饿死荒野,连埋葬在家乡都是一种奢望。

成老何尝不苦。

他目光转向身旁的赵廷,少年蜷缩在墙角,不知道何时睡了过去。

十五六岁的年纪,面临着这样大的灾祸,可即便是这样,也要努力活下去,不是吗?

小乖紧紧贴着赵廷,相互依偎着,像是两只互相取暖的幼崽。

不远处,灾民们饿的发慌。

他们开始疯狂踢着城门,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连叫喊都省了。

一群人开始成群结队地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维持着为数不多的体力。

大雪散落在肩膀,积累起浅薄的雪层。

轰隆一声巨响。

铁铸的城门发出嘶鸣,在地面磨蹭,传出滋啦的声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有人惊喜高喊。

“门开了!门开了!”

巨大的铁门打开后,飘出一阵米香味。

这种味道让所有难民饥肠辘辘,肚子散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

“好香的味道……”

“是中州的知府大人知道我们来了,专门迎接我们吗?”

第一视线中出现的不是人影,而是板车装上的木桶。

木桶足足有半人高,约一米左右,冒着热气腾腾的米香味。

一中年男子见到城外的百姓大喊。

“救济粮来了!”

人群乌泱泱地挤了过来,人头攒动,十分拥挤。

不断在人群中大叫,维护秩序的人正是岳老板。

岳老板后跟随着好几人,正是商队的同伴。

几日前,他们根本就没有离开中州,而是选择留了下来,一直留在客栈之中帮助江知府。

之前江知府、苏乡君帮助他们这么多。

他又怎是不知恩图报的人?

这次苏乡君专程找上来,扛着一袋袋大米,请求他帮忙,他岂会不同意。

随着岳老板分发米粥,苏瑶姗姗来迟。

她推着一木桶出来,身旁站着慕灵秀。

身后跟随的小太监们纷纷举着火把,照亮了苏瑶的脸,白皙清丽的容颜呈现在众人面前,宛若天仙般,让人不敢直视。

灾民轰动了起来。

“是官老爷,是官老爷给我们分发东西了吗?”

“苍天有眼啊!”

在锦衣卫维持的秩序下,乱糟糟的人群开始井然有序地排队。

岳老板分发的米粥。

苏瑶负责的是药。

准备这些东西花费了不少时间。

大米是维持能量的必需品,而药则是苏瑶自已研制出来的,辅佐了少量的灵泉,能够预防瘟疫。

她心中有底,联想起之前在州府中听到的消息,特地备好了药,其中加了自已培育的中药材。

能够更大程度地预防疾病。

苏瑶早在之前就吩咐下去,每个人领一碗米粥,再加上一碗药。

中州的天气冷了下来,夜晚集市没刚来几天灯火通明,冷清不少。

捧着土瓷碗的赵廷随地蹲坐着,小心翼翼护着碗中稠密的米粥。

小乖露出骨碌碌的大眼睛,瘦得可怜,小手扯着他的衣角,十分乖巧。

哪怕再饿她也只是乖巧地等待着。

赵廷摸了摸小乖的脑袋,温柔地把吹凉的米粥递了过去。

“吃吧,多吃点。”

他放不下小乖,排队的时候生怕其余人把小乖拐走了。

哪怕这群一起逃难的人是洛南城一同出来的。

人心难测。

小乖抿了一小口,把剩下的碗推给赵廷,“哥哥,你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

赵廷摇摇头,咳嗽好几声,他的病情还没好。

“你先吃,吃完了,哥哥再去排队讨粥。”

等赵廷说完这句话,成老不知从何时站在身旁,手上端着两碗粥,递给他。

“赵小子,救济的人说粥管饱,一会儿还会给我们一人发放一碗药,说是预防瘟疫的。”

“怕什么,你多吃几碗也没事,大家伙都是从洛南城逃出来,乡里乡亲的,哪会拐了小乖这丫头。”

成老笑着说:“听说是乡君发了善心,中州知府不允许放我们这群灾民进去,提前预警过了。我们这是撞了大运,遇上了好心的乡君分发米粥,还是这般稠密的粥,这粥里的米可是上好的精米呢!”

赵廷抿了一小口粥,感受到胃囊中划过的暖流,才好受了些。

他好奇,“是哪家的乡君?”

“听说是天子亲自册封的乡君,和七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呢!说不定啊,这乡君是七爷失踪后专门在此处等候我们,为了彻底安置我们留下的手段。”

成老乐呵呵道,十分乐观,言语之间对慕子期十分推崇。

洛南城的人谁不知道。

宸王就是从天而降的英雄!

十六岁时亲自披甲上战场,把荆国的敌将杀得个人仰马翻,闯出了赫赫威名,被荆国誉为煞神。

此后,只要宸王在洛南城镇守,荆国的人就不敢放肆进攻。

哪知道一场瘟疫,一次敌军的突袭,宸王在战场彻底失去了下落。

他们这些人就像随风飘零的落叶,四处分散。

直到抵达中州,在城门外被苏乡君施粥善待,才感受到一丝远离家乡后的温暖。

“苏乡君是难得一见的好人。”赵廷触碰掌中碗的温度,滚烫无比,连缓慢的心脏都逐渐回温,逐渐上升。

他感激,有这一碗粥,自已和小乖才能继续活下去。

成老没再多聊几句,他咕噜咕噜喝完了一碗粥,拍了拍赵廷的肩膀,激励了几句,跑到人群中继续排队。

“年轻人,别想太多,到了我这个年纪,才会发现,原来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事。”

成老的背影拉得很长,混合在人群中,再也不见。

赵廷垂了垂眸。

他怎会不知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但他身边有小乖,不能只靠这一次施舍存活。

他得找个稳定的事情做……

哪怕给人当牛做马,给人做狗,总归是要活下去。

粥棚是岳老板在负责。

这次施粥,江知府没来,他在房间中守着钱鄂、柳秀烟两人。

两人经过了苏瑶的治疗,仍在昏迷之中。

药棚是苏瑶在负责,慕灵秀打下手,站在一旁递碗。

几个小太监围在身边,警戒地看着四周,十分惧怕这些难民一涌而上,把苏乡君和公主抓走了。

苏瑶面前排了十几人的长队。

他们听说这边可以治病,吆三喝四,成群结伴地赶过来,其中不乏生病高烧的小孩。

抱着幼童的妇人急得不行,就差哭起来。

苏瑶舀了一碗药汤,再加上之前在清平县研制的小药丸。

两管齐下,立竿见影。

妇人抱着孩童,跪在苏瑶面前,不断磕头,“多谢乡君救命之恩,多谢!”

她说话带着口音,足以让顺公公抬起眼皮。

他悄然上前,小声道:“苏乡君,这人不是附近州府的难民,倒像是淮州人士。”

淮州人口音偏重,顺公公有幸听过一次淮州人的口音,与眼前的妇人极其相似。

“这群人应该是自从淮州逃难而来。”

说到这里,顺公公心中稀奇,淮州不是有宸王坐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