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玉 作品

第1953章 不容易

国内现在有光刻机吗?

有。

而且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光刻机。

国内光刻机的起步并不晚。

在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的工业体系还是非常完善的。

但是由于国内芯片工业薄弱,研发出来的光刻机没有市场,成了实验室的摆设。

加上国外光刻机的厂家看到国内也研发出光刻机。

尽管技术落后。

也是他们不想的。

立即暂时放弃了封锁。

不但向华夏出售光刻机。

而且承诺,向他们定货还可以邀请定货方去生产国参观学习。

国内寥寥无几的芯片制造商更不会购买国内的光刻机。

谁不相公费出去转一圈呢。

不仅仅光刻机。

在未来的十多年内,国外很多设备制造厂商就是利用这一点拿到了很多定单。

把国内一些高科技产业扼杀在摇篮中。

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夏的打压可谓极其卑劣。

加上前几年流行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说法。

让很多项目下马了。

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产品永完是实验品,如何取得进步。

没有效益的产品,如何持续不断的发展?

当然,国内光刻机当时也没有可能商品化有关。

到了1996年。

西方国家签订的瓦森纳协议。

开始对华夏更加严格的技术封锁。

对华夏半导体技术及光刻机等设备出口实行“n-2”原则。

即比最先进技术落后两代。

限制华裔工程师进入欧美知名半导体公司的核心部门,以防技术泄露。

面对困境,上层曾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大幅降低关税,结果国内仅存的产业更是受到外企暴风雨般冲击。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万年不变的真理。

国内的电子产品所需要的芯片都从国外买来。

过几年流行的vCd、dvd,核心技术都在外国企业手里。

卑劣的西方人在dvd生产之初,并没有提出专利的问题。

当国内大批生产时,才提出来。

让你生产是死,不生产也是死。

当然,这也是因为华夏的企业不注重专利、不去创新,玩命价格战有关,可说是咎由自取,西方企业本来想用dvd大赚一番,预计售价一千美金,结果被国内企业卷到不到一百美金,就算他们收了专利费,也比他们预计收入少多了。

同时也让西方企业看到了华夏制造的厉害。

更加对华夏进行技术封锁。

再说光刻机。

2007年,国内研制出90n工艺的分布式投影光刻机。

可是由于大部分元器件都是国外制造,由于西方的禁运,又成了摆设。

光刻机这种高精密的设备,不是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能完成全生产链的。

国外一家著名的光刻机制造商的负责人曾说过,就是给你们图纸,你们也造不出来。

一直到易飞回来的前夕。

国内的光刻机技术才在多个部门共同研发下。

有了一定的突破。

但离国外高端的光刻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是易飞对光刻机的了解。

也就是说。

即使研发出高精的芯片,在国内也加工不了,西方对国内的封锁可以说力度会越来越大。

要想在集成电路完全独立自主。

那就得有相应独立的生产链。

这可不是开玩笑。

投资额度能吓死人。

下个世纪,可以说国家举全国之力,可是二十年至少光刻机方面还是没有追上西方。

自己去单挑西方各国?

哪怕自己能通过一个个bug整来巨额资金。

可人才呢?

那些各个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会和自己合作吗?

费莱电子又不是国营企业。

这就是易飞一直犹豫的原因。

搞不好,自己整了几十亿、几百亿后,最后成了竹篮子打水。

资金还不是最重要的。

未来三十年,自己能让资金源源不断的流来。

可要付出的精力可就大了。

易飞还是想试试。

前世,每每看到国外对华夏技术封锁,都恨的牙根疼。

现在,有了机会不试试的话。

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易飞从来都不否认华夏人的韧劲和创新精神,就在未来的十多年内,整个芯片生产、设计行业内涌现大量的人才。

可惜由于国内平台的问题,很多人留在了国外或去了宝岛。

如何收拢一些人才,是进军芯片行业的关键。

最宝贵的是人才,不是从下个世纪开始的。

而是从本世纪就开始了。

把季钢杨送出去。

一是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再一个就是看能不能拉拢一些人才。

季钢杨的性格稳重、开朗,很善于和人打交道。

他同样有强烈的爱国心,虽然交往时间不长,易飞相信,季钢杨来不来费莱公司不知道,会不会自己创业不知道,但他绝对会回国。

这就足够了。

如果他能够在华夏的芯片发展做出贡献也是一样的。

至于会不会影响自己挣钱。

这个问题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易飞也考虑过把周安也送出去。

周安也许比季钢杨更适合开发,但指望他去拉拢人才就成了笑话。

派他去纯学习技术还差不多。

有机会的话,自然也得提高他的水平。

但现在全送出了,很多工作靠自己是完不成的。

既然决定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

很多事情就是迫在眉睫了。

季钢杨说道:“我明白小易总的意思,我保证要穷尽毕生精力帮小易总达成愿望。”

他是专业人士。

自然是了解国内芯片制造业的现状。

不说别的,丽飞公司的热水器上面的芯片都有进口的。

国产的电子类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看小易总家里就知道。

电视、录相机、收录机、冰箱都是进口的。

小易总却说要在二三十年间在某些领域达到领先世界水平。

某些领域是哪个领域,小易总没说。

可无论在哪个领域,尤其是电子行业,华夏追了几十年了,别说世界领先,差距还越来越远了。

二三十年的时间很长吗?

是很长。

都长到三十年后,自己都五十多了,快退休了。

可是在技术封锁的前提下,小易总要从零开始,几乎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一些关键领域达到领先水平,二三十年时间真的不长。

小易总自己都说过。

未来的三十年是技术大爆发时代。

季钢杨没有看出来,目前国内的电子技术在哪个点能爆发。

看不到归看不到。

如果别人这么说,季钢杨真的不信。

可小易总说出来这话,他觉得也许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在某些领域,费莱公司真的能达到领先水平。

小易总就是个能创造奇迹的人。

看看丽飞公司的产品,丽飞热水器在电子技术上是没有爆发点,可那让人舒服的外形、方便的操作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丽飞公司的衣服,鞋子真的说是无中生有,突然就冒出来了。

原来衣服和鞋子可以这么做,这么穿。

几个月研发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更是让人惊奇。

小易总准备在芯片开发、制造上下功夫,简直太令人期待了。

季钢杨也明白,芯片产业链是个复杂的产业链。

需要巨额的投资。

需要海量的人力。

那又怎么样。

他不认为华夏人就比西方人差,假以时日,领先他们有什么不可能的。

季钢杨觉得自己有幸能参与到小易总这项伟大的计划中,而且做为小易总第一个点名的人,备感骄傲。

易飞笑道:“是我们的愿望。”

但愿这愿望能实现吧。

无论是芯片开发、制造还是光刻机牵涉的东西都太多了。

易飞绝不可能像其它行业那么有把握。

贸易壁垒、专利壁垒、技术壁垒,那些外企手段层出不穷。

想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功。

不是挖几十几百个人才就可以的。

而是需要几万、甚至更多的高科技术人才。

需要和国内很多院校、研究院展开充分的合作。

易飞和季钢杨就集成电路、芯片等进行了交流。

他现在对集成电路的理解和几个月前大不一样,连季钢杨这个马上研究生毕来的人都佩服不已。

也让季钢杨惊讶不已。

以前易飞只是在电路板上设计上有独特的想法。

这才多长时间。

居然对芯片的了解也丝毫不比自己这个研究生差。

季钢杨不知道的是。

易飞在前世从2007年以后,长达到十五六年的时间里,参加过多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培训,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大学教授做自己老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