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玉 作品

第962章 十块钱

苗理昕跟着易飞和赵丽丽来到东园。

她站在东园门口感慨万千。

东园,她是来过的。

小时候,曾经常跟着母亲来这里作客。

随着年龄增大,来这里的时候便少了,苗家和易家交往也减少了。

易家就剩下冯青山和易遥。

他们是烈属,是光荣之家。

苗家却慢慢陷入困境。

21年前的那个冬天,天气格外的冷。

父亲,两个哥哥都关了起来。

家里只剩下她和妈妈。

不久,妈妈也被关了起来。

16岁的苗惠昕在一个晚上,顶着大风,沿着昏暗的街道,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东园。

那天晚上,福利院停电了,一片漆黑。

大门早上关上。

还是冯青山医生拿钥匙给她开了门,她进去后,冯医医随即锁上了大门。

易遥在东园客厅点着煤油灯见了她。

苗惠昕哭求易姑姑救救她父母、哥哥。

除了易遥,没有人能救他们。

易遥答应了,并把她留在了东园。

第二天,易遥便四处活动,甚至打电话向帝都求援。

她几经努力,终究没能保住苗家。

但如果不是她四处活动,父母、哥哥怎么可能释放回家,又怎能轻易的出走到国外。

有人看了易遥的面子,对苗家人出走睁只眼闭只眼。

来接应的人也是易遥找来的。

苗惠昕在东园住了一个多月。

逃走的那天晚上。

易遥把她送到福利院大门外,叮嘱她一路小心,可是她却在黑暗中慌不择路,掉进了一个没有盖井盖的下水井中,她的头碰到了井沿,昏了过去。

她醒来时天已经大亮,还是几个环卫工人把她救了上来。

父母、哥哥等她三个多小时,她一直没有出现,只好跟人匆匆离开。

苗惠昕没办法,只好又返回东园。

易遥又四处活动,才把她安排到市化工一厂上班。

除了个别人,似乎人人都忘记了她是苗家人。

易遥对苗家是有救命之恩的。

如果不是她。

哪还有现在的苗家。

父兄不堪折磨、侮辱,说不定早就枉死了。

苗惠昕18岁时遇到了她一生最爱的人。

两年后,当他们准备结婚时,却发现由于她的成分问题,两人不能结婚,除非他放弃他的前程。

1971年的冬天,那个人在临东住了几天。

告诉她,他回去就辞去工作,来临东娶她。

苗惠昕把那个人送到车站。

看着他上了车,她在那人的兜里放了一封信。

告诉他,她要走了,去国外找她父母、哥哥去了,让他不要辞职,也不要来找她。

苗家老管家王东国碾转得到了她父母的消息。

那个人第三天就返回了临东,到处找她,一直找了十天,才离去。

她就藏在王东国家里。

11岁的王世军每天跟着那人,回来告诉她那人都去了哪里。

冷静的苗惠昕心肠如铁,就是没有再见那人。

哪怕后来,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也没有改变初衷。

万念俱灰的她在生下易飞五天后,拖着疲惫的身子把易飞放在易遥儿童福利院,不等满月就远走国外寻找她母、哥哥去了。

她相信,易姑姑一定会那孩子养大成人。

原以为再也不会回到临东。

再也看不到那个可怜的孩子。

没想到,时隔16年,她再一次站到了东园的门口。

培着她的正是那个孩子。

------

东园内。

易遥和于兰英两人正在整治院里的花草。

春天来了,院子里已经是一片生机。

易遥比于兰英小十来岁,看起来却比她还要苍老。

几十年来,她处心积虑苦苦的经营着福利院。

早就耗尽了她的心血。

易遥拿着铁铲给一株花松土,“从易飞七八岁时,这东园就交给了他打理,很多年不干,对这些花草的整治居然生疏了。”

易飞长大了,已不住在福利院。

本事也越来越大,回来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于兰英感叹道:“遥妹妹,教育孩子这块我可真比你差不多,易飞不说了,就是福利院的其它孩子也个个听说、懂事,你不知道我那个孙子和两个孙女,除了最小的还听点话,剩下的就没一个省心的,尤其那孙儿,整一个纨绔子弟。”

苗家子嗣单簿,下一代就一个男孩,两个女孩。

却没有一个省心的。

苗家后继无人啊。

易遥笑道:“子孙自有子孙福,你年纪不小了,也别太忧心了。”

当年临东最大的两个家族啊。

苗家还好。

易家就剩下自己了。

于兰英只是不停叹气。

两人絮絮叨叨地说着,一抬头却看到易飞、赵丽丽、苗仲远、苗惠昕以及章耀辉、小橙子站在东园门口。

几个人手里都拎着精致的盒子。

易遥站起来,“你们来了,不进来站在门口干什么?来我这来,还带什么东西。”

苗惠昕扫了一眼,十多年了,东园并没有变化。

连大门右侧的那块大石头都在。

当年,她住在东园,易姑姑出去活动,她就坐在这石头上发呆。

院里的花草种的位置都不差一分一毫。

苗惠昕知道,东园对易遥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的爱人和她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就是这里。

谭团长带兵在临东休整一个多月后南征,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易家别院也了易遥儿童福利院。

易遥把众人让到东园客厅。

客厅还保持着以前的布局。

中间一张八仙桌,两边摆两把太师椅。

左右两侧摆了三张太师椅,两把椅子中间是一个高脚茶几。

房子虽旧,却打扫得一尘不染。

待易遥在中间左侧太师椅坐下。

易飞把几件礼品放到八仙桌上。

易遥倒没有客气收下了,就算那串价值不菲的项链,对当年的易大小姐来说,委实也算不了什么。

苗仲远、苗惠昕兄妹却跪下向易遥行大礼,感谢当年援手之恩。

易遥慌忙去扶两兄妹。

于兰英拉住了她,“妹子,你当得他俩行大礼,当年要要不是你,苗家也许就消失了。”

当时,她和老头子都产生轻生的念头。

苗惠昕行礼毕。

又拉着章耀辉和小橙子跪下磕头。

小橙子忙不迭的跪下磕头。

章耀辉却有板有眼的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易遥从兜里掏出由红绳系着两枚古钱币,把章耀辉和小橙子招到眼前,给他们挂在脖子上,有些苦涩地说:“如今姥姥已经身无长物,两枚古钱给两位孩子祈福吧。”

想当年易家奇珍异宝无数。

除了大部分被她捐了出去,剩下的都为了福利院生存转卖了。

唯一留下的也就东园这些旧家具。

如今身上也只有这几枚铜钱还能拿得出手。

苗惠昕瞧见那古钱上印的“褀祥重宝”字样,连忙说道:“姑姑,使不得,这太贵重了。”

这枚古钱虽然发行时间并不早。

只有一百多年。

可存世的极少,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珍品。

以前,苗家也有几枚,只是早就遗失了。

易遥摆摆手,“什么贵重不贵重的,前些年福利院连吃饭都吃不起了,我曾经想卖给博物馆,一共三枚,我只要五百块钱,省博物馆的馆长说我穷疯了,只愿意出十块钱,丽丽,我知道你爱收集钱币什么的,我这还有一枚,送给你吧。”

赵丽现是爱收集邮票、钱币。

她也知道这种古币,可求而不可得。

易奶奶只剩下一枚,她哪里肯要。

易遥把那枚古币塞到赵丽丽手里,“将来等你和易飞有了孩子,算是我送给他的礼物。”

赵丽丽脸红了,也就讪讪的收下了。

这枚古钱确实是她一直想买来的,却一直没有碰到。

清朝时期的通宝,她也就差这一枚了。

要说价值,就是现在,也值十万以上。

赵丽丽问道:“奶奶,你说的省博物馆长是雷军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