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珠 作品
第728章 ,老狗告状
邻居看着阿回一脸意外。
可是当他看见老陈头似是而非的画像,一下子愣住了。
原来这老陈头是外乡人,早些年逃难来到了东莱。
他无儿无女,仅仅有一个老伴,因此两人就靠给人做工捡点垃圾勉强度日。
前些年,老陈头的老伴死了,只剩下了老陈头一个人。
老陈头顿觉无趣,时时念叨着活着没意思之类的话。
邻居便也劝解,俗话说的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如何还有阿回陪他,也算是幸事。
又过了几年,老陈头年纪渐大,干不动了,便萌生出回家乡落叶归根的想法。
“老陈头给人做了一辈子苦力,听说是攒了些钱。”
“如今年纪大了,老陈头也干不动了,因此就想回到家乡去,拿那些赢钱置办几亩薄田,叶落归根。”
邻居指了指老陈头的房间,道,“您瞧,这部老陈头走之前,把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屋子几乎都空了。”
“五六天之前,老陈头便带了行李,牵着阿回,和我们告别,说是回乡。”
“可好好的,他怎么会溺死在河里呢?”
顾初凯听说了这个回乡的时间,去问过仵作。
仵作也同意,这和尸体腐烂的时间点差不多相一致。
也就是说,老陈头几乎在一离开家的那一二天,就遇了害。
金戈又去问邻居,“老陈头平日里有没有什么仇家,或者和谁结过怨吵过架没有?”
邻居摇头道,“老陈头是从外乡逃难来的,为人一向温和,哪怕是被人欺负,也从不反抗,只求有个落脚的地方。”
“你要说他这样的人因为得罪人被人杀了,那我是怎么都不能信的。”
那也就是说,可以排除仇杀。
剩下的,就是劫财了。
“老陈头带了多少银钱回家?”
邻居挠了挠头,道,“具体的我们不知道,但根据老陈头说他回乡之后要拿这些银钱置办几亩薄田度日来看,十两银子总是有的吧。”
没错。
按照宁国当时的物价,一亩薄田只需要七八两银子,按他想买几亩薄田度日这个说法来看,老陈头应该是攒了有十几两银子。
这么大笔银子,尸体捞出来的时候却不见。
这也就证明凶手拿走银钱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若是老陈头在路上露了财,被凶手所看见,一时起了歹意,将他杀害抛尸河中,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新问题来了,“茫茫人海,要怎么知道这个凶手是谁?”
顾初凯看向谢千雨,道,“千雨,关于本案,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谢千雨想了想,道,“既然很多人都认识老陈头,那么他离开东莱,肯定有人见过他。”
“我们试想一下,老陈头会在什么地方露财呢?”
金戈道,“要么是吃饭的地方,要么是客栈。”
谢千雨点头道,“所以我们可以去城中走访,看看老陈头离开的那日,有没有人在城中看见他?”
顾初凯道,“很好,那我们分头去问,说不定很快就能得到老陈头的下落。”
结果县衙的人问来问去,还真问到了见过老陈头的人。
而这个人,就是当时顾初凯来东莱做官时,在城外开客栈的客栈老板。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老头牵着一只老狗,且那老狗很通人性,所以我对他很有印象。”
“那老头来了我店里,要了一碗阳春面,吃罢就走了。”
谢千雨问道,“他吃面的时候,有没有和旁人接触?”
老板眯了眯眼,因为时日已久,他有些记不清了,随即喊来了店小二,问了同样的问题。
店小二道,“我记得是有一个年轻人,不知和那老人家说了什么,两人就坐到了一处。”
“后来那老人家还请年轻人吃了一碗面,因为是我过去收的钱,所以我对这个人印象深刻。”
谢千雨惊喜道,“那你还记得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子吗?”
店小二有些为难,“时间过得太久,我也记不清了。”
“我只能记得那人岁数不大,中等个头,很瘦。”
“至于脸长什么样,说实话,我们跑堂的来来去去,大部分只看人的后脑勺,很少看清楚人的正脸。”
“所以我没有记住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子。”
线索到这里就断了。
谢千雨有些泄气。
单单凭借年轻人和老陈头在一起吃过饭,并不能证明年轻人就是杀人凶手。
可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年轻人呢?
可是当他看见老陈头似是而非的画像,一下子愣住了。
原来这老陈头是外乡人,早些年逃难来到了东莱。
他无儿无女,仅仅有一个老伴,因此两人就靠给人做工捡点垃圾勉强度日。
前些年,老陈头的老伴死了,只剩下了老陈头一个人。
老陈头顿觉无趣,时时念叨着活着没意思之类的话。
邻居便也劝解,俗话说的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如何还有阿回陪他,也算是幸事。
又过了几年,老陈头年纪渐大,干不动了,便萌生出回家乡落叶归根的想法。
“老陈头给人做了一辈子苦力,听说是攒了些钱。”
“如今年纪大了,老陈头也干不动了,因此就想回到家乡去,拿那些赢钱置办几亩薄田,叶落归根。”
邻居指了指老陈头的房间,道,“您瞧,这部老陈头走之前,把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屋子几乎都空了。”
“五六天之前,老陈头便带了行李,牵着阿回,和我们告别,说是回乡。”
“可好好的,他怎么会溺死在河里呢?”
顾初凯听说了这个回乡的时间,去问过仵作。
仵作也同意,这和尸体腐烂的时间点差不多相一致。
也就是说,老陈头几乎在一离开家的那一二天,就遇了害。
金戈又去问邻居,“老陈头平日里有没有什么仇家,或者和谁结过怨吵过架没有?”
邻居摇头道,“老陈头是从外乡逃难来的,为人一向温和,哪怕是被人欺负,也从不反抗,只求有个落脚的地方。”
“你要说他这样的人因为得罪人被人杀了,那我是怎么都不能信的。”
那也就是说,可以排除仇杀。
剩下的,就是劫财了。
“老陈头带了多少银钱回家?”
邻居挠了挠头,道,“具体的我们不知道,但根据老陈头说他回乡之后要拿这些银钱置办几亩薄田度日来看,十两银子总是有的吧。”
没错。
按照宁国当时的物价,一亩薄田只需要七八两银子,按他想买几亩薄田度日这个说法来看,老陈头应该是攒了有十几两银子。
这么大笔银子,尸体捞出来的时候却不见。
这也就证明凶手拿走银钱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若是老陈头在路上露了财,被凶手所看见,一时起了歹意,将他杀害抛尸河中,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新问题来了,“茫茫人海,要怎么知道这个凶手是谁?”
顾初凯看向谢千雨,道,“千雨,关于本案,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谢千雨想了想,道,“既然很多人都认识老陈头,那么他离开东莱,肯定有人见过他。”
“我们试想一下,老陈头会在什么地方露财呢?”
金戈道,“要么是吃饭的地方,要么是客栈。”
谢千雨点头道,“所以我们可以去城中走访,看看老陈头离开的那日,有没有人在城中看见他?”
顾初凯道,“很好,那我们分头去问,说不定很快就能得到老陈头的下落。”
结果县衙的人问来问去,还真问到了见过老陈头的人。
而这个人,就是当时顾初凯来东莱做官时,在城外开客栈的客栈老板。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老头牵着一只老狗,且那老狗很通人性,所以我对他很有印象。”
“那老头来了我店里,要了一碗阳春面,吃罢就走了。”
谢千雨问道,“他吃面的时候,有没有和旁人接触?”
老板眯了眯眼,因为时日已久,他有些记不清了,随即喊来了店小二,问了同样的问题。
店小二道,“我记得是有一个年轻人,不知和那老人家说了什么,两人就坐到了一处。”
“后来那老人家还请年轻人吃了一碗面,因为是我过去收的钱,所以我对这个人印象深刻。”
谢千雨惊喜道,“那你还记得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子吗?”
店小二有些为难,“时间过得太久,我也记不清了。”
“我只能记得那人岁数不大,中等个头,很瘦。”
“至于脸长什么样,说实话,我们跑堂的来来去去,大部分只看人的后脑勺,很少看清楚人的正脸。”
“所以我没有记住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子。”
线索到这里就断了。
谢千雨有些泄气。
单单凭借年轻人和老陈头在一起吃过饭,并不能证明年轻人就是杀人凶手。
可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年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