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陈 作品
第432章 又一年夏收
这次的期中统考开除了两位老师,一个是顶替,一个是工作态度不好,但并没有影响统考的进度。
改卷完成,登记成绩,核实,排名。
排名不仅有学生的成绩名次,还有学校的整体排名,奖励也包括优秀学生、优秀学校。
让苏糖意外又情理之中的是,这次统考的前十名中有五名是槐树村第一小学的学生,其中第一名、第二名都在槐树村。
陆天明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他强大的心理素质,就学习能力而言,陆天明可能不是最有天赋的,但他心态好,每次考试不管难易他都能稳居前三名。
越是严格的考试,陆天明表现越好,成绩越优秀。
别人越紧张,他就越淡然,发挥越稳定。
黄统一曾经说过,陆天明的心理素质比很多人都要强大,他的心理素质能让他事半功倍。而和陆天明相反的是黄宝宝。
就学习能力而言,黄宝宝绝对比陆天明更有天赋,但他的心理素质不如陆天明,所以,陆天明第一,黄宝宝第二。
至于大宝?
排名第五。
在很多人看来,这已经很好很好了,毕竟大宝才四岁多,还是个孩子,能考出第五名的好成绩简直就是天才了。
但大宝不满意,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和陆天明竞争第一名的,但竟然连前三名都没有进入。难过了十多分钟后,大宝打起精神,给自己灌鸡汤,决定期末考试再和黄宝宝、陆天明竞争第一名。
不过是一次期中考试而已,不值一提。
以后还有无数场考试,再找回场子就是了。
同时,大宝也发现,其他学校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学生,也终于明白了苏糖所说的‘天外有天,人才之外还是人才。’
大宝以为槐树村第一小学比别的学校更早实行新式教育、素质教育,他们走在别的学校前面,他们还有吴正初、黄统一、郑家宴等等大学教授教育,应该有更大更多的胜算,在考试上应该更有优势。
这次统考应该是让槐树村第一小学一举成名,名扬河西公社甚至县城、省城的机会,但没有,结局出乎意料之外。
槐树村第一小学的成绩的确很不错,但其他学校也紧追其后,好像随时能越过去。
统考成绩出来了,排名也出来了,然后就是奖励,发放奖品。
运动鞋、波士顿,还有新书包、新的文具盒等等,甚至还有酱板鸭、腊肉,水果罐头......拿到奖品的高高兴兴,并且大言不惭地表示,“我下次还要拿奖品。”
没有拿奖的?
暗暗发誓,一定要认真上课,努力学习,下次一定要拿奖。
竞争的火苗蹭蹭的,随时能燃烧。
期中考试过去了,然后是夏收。
夏收最怕什么?
下雨天。
要是运气不好赶上台风天,那就很可能会颗粒无收。
所以,在进入夏收前的半个月,种了一辈子田积累了一辈子经验的老人就会时不时地看天,一边看一边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
如果有台风或者暴雨的预兆,他们宁愿提前夏收也绝对不会等台风过后。因为台风过境,能毁掉一切。
但经验不是天气预报,不可能那么准确,总有意外的时候。
每次夏收,村里的人上到八十岁下到八岁全都战战兢兢,总是习惯性地抬头望天,天空中多飘一朵云,都要担心好久。
夏收前后的这段时间,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不会出远门,一心守在家里等待村长的一声令下就开始夏收。
辛辛苦苦大半年没有什么比收获更重要,谁敢影响收获谁就是全村的敌人,是要被揍的。即使是村里的二流子、小混子在夏收、秋收的时候都不会偷懒的,没有人会和粮食过不去。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前几分钟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就能大雨倾盆。
大雨下上三五分钟,瞬间又艳阳高照,太阳火辣辣的。
艳阳,雨水,艳阳,雨水......即使人受得了,庄稼也受不了。
有时候还会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时候也会太阳、雨水互相纠缠,明明火辣辣的太阳正高高挂,但却突然间就倾盆大雨,同时感受太阳的热和雨水的凉爽。
每每临近夏收,苏老爹就吃不好睡不好,常常大半夜爬起来抬头看天,然后自言自语,“最近都没有台风吧?都没有雨吧?”
农民真的太辛苦了,一个夏收能让人瘦好几斤甚至十多斤,就连苏老爹这个村长也不例外。
新来的知青不太理解大家的焦虑,但也不敢把自己的无知表露在脸上,怕被骂,说他们不重视夏收。
夏收开始,大家像灌了鸡汤,像打了鸡血,雄赳赳气昂昂地干。
热火朝天,只有一个字,干。
从早上四点开始,一直到晚上的八点,全都在田里忙碌,即使吃饭也是在田头间。村长苏老爹在田里督促干活,动员、鼓舞大家努力干活,认真干活,不要偷懒......苏老爹拿着大喇叭站在田头,一遍遍的地说着激动人心的话,还许诺说夏收过后,全村人集体聚餐,吃大餐,杀猪、宰鸭......总之一句话,尽快完成夏收,然后尽快吃肉,猪肉、鸭肉、鸡肉、兔子肉等等,都有。
为了肉,大家努力啊。
苏大哥、苏小弟也光着膀子拿着镰刀在田里挥汗如雨,就连两崽崽也会挎着小篮子在田里捡稻穗。
孩子们捡过稻穗后,陈喜就会让人把河里的鸭、山里的鸡赶到刚刚收获过的田里,让他们吃田里遗落的稻子,还有田里的各种虫子、小田螺等等,这样能省不少的粮食。
夏收很忙,很累,村里人已经习惯了,习以为常就不觉得累了,满心都是丰收的喜悦,想不起辛苦劳累,只要能丰收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
但很多知青却受不了,太苦太累了。
不说几个女知青,就是新来的男知青也被累哭了。他们从来没想到夏收竟然会这么累,累得想要直接躺在地上,长睡不起。
偷懒?
磨洋工?
被骂就算了,还要被扣工分,扣粮食。
最最重要的是,还要被公开点名批评。今天谁谁干活最认真,谁谁干活最好?苏老爹会在第二天动员的时候循环表扬。
当然,谁谁偷懒了,谁谁磨洋工了?同样会循环批评。
甚至谁谁半个小时内去了五次厕所,是不是肾虚也会被一再说起......下工后,敏悦奶奶有空的可能还会送来一把草药,说一句‘年轻人,不要讳疾忌医。’
直接社死,要被全村人怀疑肾虚,不举。
新来的知青们,瑟瑟发抖,咬牙坚持。
改卷完成,登记成绩,核实,排名。
排名不仅有学生的成绩名次,还有学校的整体排名,奖励也包括优秀学生、优秀学校。
让苏糖意外又情理之中的是,这次统考的前十名中有五名是槐树村第一小学的学生,其中第一名、第二名都在槐树村。
陆天明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他强大的心理素质,就学习能力而言,陆天明可能不是最有天赋的,但他心态好,每次考试不管难易他都能稳居前三名。
越是严格的考试,陆天明表现越好,成绩越优秀。
别人越紧张,他就越淡然,发挥越稳定。
黄统一曾经说过,陆天明的心理素质比很多人都要强大,他的心理素质能让他事半功倍。而和陆天明相反的是黄宝宝。
就学习能力而言,黄宝宝绝对比陆天明更有天赋,但他的心理素质不如陆天明,所以,陆天明第一,黄宝宝第二。
至于大宝?
排名第五。
在很多人看来,这已经很好很好了,毕竟大宝才四岁多,还是个孩子,能考出第五名的好成绩简直就是天才了。
但大宝不满意,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和陆天明竞争第一名的,但竟然连前三名都没有进入。难过了十多分钟后,大宝打起精神,给自己灌鸡汤,决定期末考试再和黄宝宝、陆天明竞争第一名。
不过是一次期中考试而已,不值一提。
以后还有无数场考试,再找回场子就是了。
同时,大宝也发现,其他学校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学生,也终于明白了苏糖所说的‘天外有天,人才之外还是人才。’
大宝以为槐树村第一小学比别的学校更早实行新式教育、素质教育,他们走在别的学校前面,他们还有吴正初、黄统一、郑家宴等等大学教授教育,应该有更大更多的胜算,在考试上应该更有优势。
这次统考应该是让槐树村第一小学一举成名,名扬河西公社甚至县城、省城的机会,但没有,结局出乎意料之外。
槐树村第一小学的成绩的确很不错,但其他学校也紧追其后,好像随时能越过去。
统考成绩出来了,排名也出来了,然后就是奖励,发放奖品。
运动鞋、波士顿,还有新书包、新的文具盒等等,甚至还有酱板鸭、腊肉,水果罐头......拿到奖品的高高兴兴,并且大言不惭地表示,“我下次还要拿奖品。”
没有拿奖的?
暗暗发誓,一定要认真上课,努力学习,下次一定要拿奖。
竞争的火苗蹭蹭的,随时能燃烧。
期中考试过去了,然后是夏收。
夏收最怕什么?
下雨天。
要是运气不好赶上台风天,那就很可能会颗粒无收。
所以,在进入夏收前的半个月,种了一辈子田积累了一辈子经验的老人就会时不时地看天,一边看一边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
如果有台风或者暴雨的预兆,他们宁愿提前夏收也绝对不会等台风过后。因为台风过境,能毁掉一切。
但经验不是天气预报,不可能那么准确,总有意外的时候。
每次夏收,村里的人上到八十岁下到八岁全都战战兢兢,总是习惯性地抬头望天,天空中多飘一朵云,都要担心好久。
夏收前后的这段时间,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不会出远门,一心守在家里等待村长的一声令下就开始夏收。
辛辛苦苦大半年没有什么比收获更重要,谁敢影响收获谁就是全村的敌人,是要被揍的。即使是村里的二流子、小混子在夏收、秋收的时候都不会偷懒的,没有人会和粮食过不去。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前几分钟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就能大雨倾盆。
大雨下上三五分钟,瞬间又艳阳高照,太阳火辣辣的。
艳阳,雨水,艳阳,雨水......即使人受得了,庄稼也受不了。
有时候还会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时候也会太阳、雨水互相纠缠,明明火辣辣的太阳正高高挂,但却突然间就倾盆大雨,同时感受太阳的热和雨水的凉爽。
每每临近夏收,苏老爹就吃不好睡不好,常常大半夜爬起来抬头看天,然后自言自语,“最近都没有台风吧?都没有雨吧?”
农民真的太辛苦了,一个夏收能让人瘦好几斤甚至十多斤,就连苏老爹这个村长也不例外。
新来的知青不太理解大家的焦虑,但也不敢把自己的无知表露在脸上,怕被骂,说他们不重视夏收。
夏收开始,大家像灌了鸡汤,像打了鸡血,雄赳赳气昂昂地干。
热火朝天,只有一个字,干。
从早上四点开始,一直到晚上的八点,全都在田里忙碌,即使吃饭也是在田头间。村长苏老爹在田里督促干活,动员、鼓舞大家努力干活,认真干活,不要偷懒......苏老爹拿着大喇叭站在田头,一遍遍的地说着激动人心的话,还许诺说夏收过后,全村人集体聚餐,吃大餐,杀猪、宰鸭......总之一句话,尽快完成夏收,然后尽快吃肉,猪肉、鸭肉、鸡肉、兔子肉等等,都有。
为了肉,大家努力啊。
苏大哥、苏小弟也光着膀子拿着镰刀在田里挥汗如雨,就连两崽崽也会挎着小篮子在田里捡稻穗。
孩子们捡过稻穗后,陈喜就会让人把河里的鸭、山里的鸡赶到刚刚收获过的田里,让他们吃田里遗落的稻子,还有田里的各种虫子、小田螺等等,这样能省不少的粮食。
夏收很忙,很累,村里人已经习惯了,习以为常就不觉得累了,满心都是丰收的喜悦,想不起辛苦劳累,只要能丰收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
但很多知青却受不了,太苦太累了。
不说几个女知青,就是新来的男知青也被累哭了。他们从来没想到夏收竟然会这么累,累得想要直接躺在地上,长睡不起。
偷懒?
磨洋工?
被骂就算了,还要被扣工分,扣粮食。
最最重要的是,还要被公开点名批评。今天谁谁干活最认真,谁谁干活最好?苏老爹会在第二天动员的时候循环表扬。
当然,谁谁偷懒了,谁谁磨洋工了?同样会循环批评。
甚至谁谁半个小时内去了五次厕所,是不是肾虚也会被一再说起......下工后,敏悦奶奶有空的可能还会送来一把草药,说一句‘年轻人,不要讳疾忌医。’
直接社死,要被全村人怀疑肾虚,不举。
新来的知青们,瑟瑟发抖,咬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