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陈 作品

第381章 要规范起来

  “酱板鸭作坊也需要扩张,需要增加人手......”

  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酱板鸭作坊慢慢稳定下来,。在陈镇的努力和维持下,槐树村酱板鸭对外的销量也有了一个稳定的数字。

  有了固定的客户,就不用担心酱板鸭卖不出去,但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订单就忙,没有订单就下田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既然现在有了稳定的订货量,就需要稳定的出货量,需要稳定的工人,需要稳定的上下班时间,需要正规起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随意。

  准确说,就是槐树村的酱板鸭作坊需要向小加工厂过度,需要有工厂的规章制度,有工厂奖罚条例......对工人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一个小型的工厂也是工厂,必须有系统的管理。

  陈镇的建议,苏糖表示赞同,规章制度是必须的,但也提出需要更加重视卫生,划重点,是更加。

  一个食品厂一个食品品牌想要走的远,想要长长久久地屹立在人们心中,卫生是重中之重。要让‘干净卫生’几个字刻在工人心里,让他们明白,没有‘干净卫生’就没有作坊,他们就没有了工作。

  后世网络上,每年都有人提起‘八零年代的小零食’‘记忆里的小零食’‘曾经不能忘怀的小零食’......

  每次帖子出来,瞬间就能盖上几千楼,好像每个人心里都有记忆深刻的小零食。但是,为什么这些曾经很受欢迎的小零食最后都消失在历史长河,只能存在于记忆里?

  其中,大部分都倒在‘卫生’这两个字下面。

  像曾经人人都很喜欢的酸菜,一夜间就倒下大半。

  为什么?

  一样是‘卫生’两个字。

  可见‘卫生’两个字的重要性。

  所以,槐树村的酱板鸭甚至其他的食品想要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注重卫生,把‘卫生’几个字刻入到骨子里去。

  卫生,不管是工厂的内部环境,还是工人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都需要统一,干净,其中,食品本身的卫生更是重中之重。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乡下人对食物都有一种‘饿狠了屎都不能吃’的随意,让他们注意卫生,洗手、剪指甲、带卫生帽?

  一脸不以为然。

  这么好吃的肉,即使糊一层牛屎都照吃,还怕指甲脏?

  苏糖???

  只能强制要求,只能让陈喜一天三次地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就不能在作坊干活,下田种地去。不少人在背后嘀咕苏糖矫情,多事。

  但苏糖坚持,大家也只能坚持。

  其实,随着一天天听报纸,一天天听敏悦奶奶讲健康小课程,一天天听郑家宴和刘永胜等人讲国外的小故事,槐树村的很多人都在慢慢中改变自己的卫生习惯,变得更爱干净,更讲卫生,也变得更文明、文雅。

  已经在努力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努力做到每天睡前洗脚,吵架的时候尽量不问候对方祖宗......

  槐树村的改变,很多人都看在眼中。

  也相信槐树村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说每天晚上的报纸小课堂是槐树村人开智的原因,是槐树人精神文明提升的原因,那养殖场的发展就是槐树村人物质文明的重要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人的生活品质。筆趣閣

  只有生活好过了,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其他的。如果吃都吃不饱,还指望他们注重卫生和健康?

  没有那个心力。

  所以,经济发展很重要。

  所以,只要是为了养殖场好,为了槐花村好,大家就都愿意去做,即使不情不愿,也一一照做。

  即使一边吐槽嫌弃苏糖麻烦,事儿多,矫情,但大家在作坊做酱板鸭的时候也会认认真真地按照苏糖的要求来做,该洗手就洗手,该戴帽子就戴帽子,该剪指甲就剪掉指甲......心里很多不情愿,但身体很实诚。

  因为这关乎到全村人的生活质量。

  “的确要规范起来,的确要更加注重卫生。”其他人也点头表示,“的确要慢慢正规起来......”

  还有酱板鸭的包装,也需要好好的计划一下。

  现在的包装太过简陋了。

  还有不同规格的酱板鸭最好就选择不同的包装......不能两斤装、一斤装都统统同一种包装,这不利于区分,送礼不方便。

  苏糖建议,最好就是能真空包装。

  在没有保鲜剂的情况下,真空能相对增加保质期。

  但同样的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苏糖,很迫切地想要去农场要人。

  就不知道农场有没有她想要的人才。

  研究饲料的人才,研究保鲜的技术人才......苏糖很有野心地想要把所有人才搜罗在槐树村,让这些人才带领槐树村走的更快更远。

  如果才能得到想要的?

  苏糖觉得自己要好好想一想。

  ......

  苏糖和陈镇两人各抒己见,两个人的建议都很好,很适应于目前的养殖场和作坊。

  陈镇没想到苏糖的眼光能看得这么长远,明明一个乡下姑娘,明明没有多少学历,明明看着不太聪明......

  苏糖更惊讶于陈镇的商业思维,简直就是商业奇才啊。

  如果能活到八十年代......

  是了,在敏悦奶奶的治疗下,陈镇已经不是随时要死的病秧子了,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能活到八十年代的。

  啧啧。

  就这人的脑子,已经商场上绝对有他的一席之地。

  应该还是举足轻重那种。

  别人都在畅所欲言地发言,只有苏老爹在认真听,轻易不开口说话。

  苏老爹不懂这些,但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分歧的地方就实行多数服从少数。苏老爹一直都知道,自己脑子不行,多听聪明人的意见从没有错,没有聪明人就三个臭皮匠。

  作为一直关注这养殖场发展的村长,苏老爹也知道不能一直这样随随便便下去。养殖场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不能一直是小作坊模式。

  养殖场要改变,但怎么改变?

  要变成什么样子?

  苏老爹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想法,只想着要是槐树村的养殖场能有省城养殖场的规模就好了。但槐树村养殖场有酱板鸭作坊,这是省城养殖场所没有的,很多地方就没有了借鉴的标准。只能慢慢摸索着走,不敢走快走急,就怕小沟里翻船。

  苏老爹坚持,稳比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