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进宫

凤天逸和唐静书陪着师父、师叔和师兄弟们用了午膳,把铃铛让他们带走,派了刘宇田送送离开的人出了京城。

其他人留在王府,等晚上凤天逸和唐静书回来后再说。

夫妻俩换了王爷王妃的衣裳,带着糖宝坐马车进了宫。

路上,唐静书问凤天逸,“你不是一向不喜欢师门的行事作风,怎么今天留下那么多人?”

“明年要招募水军,那些师兄弟的功夫非常不错,但大部分都出身贫寒,这次来京城估计花了大半的家当。”

凤天逸当然知道留下来的人中有水性不好的,以后可以练,这都不是重点,“我看着他们有些改变,用别人也是用,用他们还让他们承我的情。”

“我以前不够圆滑,不懂人情世故,和你在一起一年多,学会了很多。我以前确实不近人情,难怪没有朋友也没有帮手。”

“这一年多,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的想法其实没什么错。”

唐静书笑着点头,“是啊,他们想搭你这个快车,你可以给他们机会,之后修行就靠自己了。”

“他们功夫不错,沉住气好好练,应该会有一番作为。”

凤天逸小声告诉唐静书,“父皇把练水军的重任交给了我,明年战船造出来,就要去东海打海盗,南海那边有一字并肩王镇南王父子。”

糖宝立刻说道,“爹爹,我要陪你一起打海盗。”

凤天逸把糖宝抱在腿上,“好,爹爹带你和你娘亲一起去。”

他知道,自己若是去了东海,唐静书肯定会跟随,不如一起去,一家人在一起,不用互相惦记和担忧。

唐静书很向往大海,有机会肯定要去,凤天逸真要去东海,她不跟着心里肯定放心不下。

既然凤天逸主动说带她和糖宝一起去,唐静书给了他一个明智的眼神。

凤天逸失笑,突然像昨晚她不服输的模样,十分可爱。

唐静书觉得凤天逸这个笑容有点问题,想问一问他,儿子在呢,晚上再说吧。

一家三口有说有笑,马车很快到了皇宫门口。

得了皇帝的旨意,肃王的马车可以直接进宫,儿子新婚燕尔,还带着宝贝孙子进宫,怎么能让他们走路进来。

到了宫里,便有肩舆抬着他们去宣政殿。

邓公公笑盈盈的站在大殿门口,等一家三口走进了,恭敬的行礼,“老奴见过肃王殿下,见过肃王妃,见过小世子殿下。”

“邓宫快快请起。”凤天逸扶起邓公公,跟着一手牵着唐静书,一手牵着糖宝,走进了大殿。

殿内,皇帝和皇后并肩坐在主位上,慈爱的微笑着,看着走进来的一家三口。

大皇子的母妃淑妃坐在右下手第一个,她脸上是笑容,却带着探究。

淑妃旁边坐着丽妃,她不满意凤天逸,看他娶妻并没有多高兴,脸上没什么笑容。

丽妃下面坐着大皇子妃,之前并没和唐府有走动,此刻看到唐静书,大皇子妃眼里尽是惊艳,还有羡慕嫉妒恨。

唐静书太幸福了,肃王如此温柔体贴,哪儿像大皇子,为了笼络人心,王府里一群女人,还有那么多孩子。

左下手坐着大皇子、七皇子和八皇子,两个年纪小的皇子对一家三口投来探究的目光,还有些害怕凤天逸,不敢看他的眼睛。

一家三口目不斜视的走了进来,跪在了邓公公准备的蒲团上,给皇帝皇后磕头行礼。

“儿臣给父皇请安,给母后请安。”

“儿媳给父皇请安,给母后请安。”

“孙儿给皇爷爷请安,给皇奶奶请安。”

“快起来吧。”皇帝慈爱的抬手,“糖宝,赶紧起来。”

“谢父皇,谢母后。”

糖宝规规矩矩行礼,“谢皇爷爷,谢皇奶奶。”

接着,唐静书给皇帝皇后送上自己织的袜子,两套棉布中衣和鞋子她真不会做,是楼双宜和朱秀丽的针线活。

“这是儿媳的一点心意,还请父皇和母后不要嫌弃。”

邓公公将托盘端过去,袜子不错,皇帝收下了,再看中衣很柔软。皇后穿惯了锦衣华服,如今唐静书这些东西,她倒是很喜欢。

唐静书给两人解释道,“父皇母后,中衣的布料是用棉布,非常柔软亲肤,用它做里衣再适合不过了。”

皇后摸了摸,“确实不错,肃王妃有心了。”

棉布现在还没有做,唐静书这些是特意做了几匹布,给家人做里衣。

皇帝皇后收下了,很喜欢,看样子会穿。

大皇子妃手中的帕子都快搅烂了,当年她送给皇帝和皇后的礼物,他们只是看了一眼,就让拿下去了。

现在对肃王妃的东西赞不绝口,在她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父皇母后这是明显的偏心。

淑妃看了一眼没什么表情的丽妃,心里嘲笑她看不清现实,和儿子闹别扭,对你有什么好处,真是个脑子不清醒的人,难怪皇帝不喜她。

不过,肃王夫妻在皇帝面前总是露脸,对她的皇儿是个很大的阻碍。

淑妃看向唐静书,她阅人无数,一看就知道肃王妃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肃王运气真好,找了个这么能干的女人做王妃,里里外外都能帮衬他,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不像大皇子妃,天天热衷于宅斗,在儿子的大事上一点都帮不上忙。不给皇儿拖后腿,她就谢天谢地了。

凤天逸带着唐静书和糖宝给淑妃行礼,淑妃大方的送了见面礼,“恭喜肃王新婚大喜,淑母妃为你们高兴。”

说着,眼眶还有些湿润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肃王是她的儿子。

坐在一旁的丽妃不屑的撇了撇嘴,她一直把淑妃和德妃当做最强的竞争对手,看到淑妃这副嘴脸,心里厌恶得很。

淑妃做这些就是故意气丽妃,还送了一套名贵的首饰,她知道丽妃没舍得给肃王妃准备多值钱的礼物。

“谢淑母妃。”

接着,一家三口给丽妃请安,送上了礼物,和皇后的一样,只是颜色不同,妃子不能用黄色的中衣。

丽妃退下手腕上的一对玉镯放在唐静书的手上,“这对镯子是当年本妃的母亲送给我礼物,现在本妃转送给你,收下吧。”

“谢母妃。”唐静书不嫌弃贵重与否,长辈送的东西是心意,当即戴在了手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