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去村里,签契约
从来官府或是有钱有势的占地,直接带着家丁打手来驱赶百姓,源南村的村民还是第一次见到官府跟他们商量搬迁和赔偿的事情。
看看在东边的太阳,一切都没变,没啥问题啊。
今天不仅来了官兵,肃王爷来了,这是他们见到的最大官。
有害怕,有激动,还有期盼。
全村的村民都来了,挤挤挨挨站在一起,满脸的不可置信。
唐静书把规划图拿出来,挂在带来的大板子上。
凤天逸指着图纸,“城北这片地方有了新的规划,明年会盖上几间大作坊,还会有学堂。
你们源南村正好在这里,不是让你们搬走,而是在这片给你们盖屋子,比较聚拢,不是一片散沙。”
村长认得字,看得出来图纸上是以后他们这片的规划图,反正比现在好,尤其是圈出来那一片写着源南村,看着都赏心悦目。
凤天逸给众人介绍唐静书,“这位是唐大夫,你们应该知道唐家在城东开了鸿运酒楼和两间作坊,工钱待遇在齐州府是最好的。
如今,这边是唐家负责,你们应该相信他们的人品。”
说起唐家,哪怕是新来济州府,名声却在外。他们村就有三四个妇人在酒楼或是作坊上工。
工钱高,吃得好,每个月还有两天休息,轮休。
大家都议论起来,这边要是唐家开作坊,他们岂不是能找个工上。
唐静书让大家稍安勿躁,“这一边规划过后呢,给乡亲们两个选择,一是根据地契和房契,咱们赔偿银子。
二是我们盖好了房子,按照造价,按照差遣补偿银子,多退少补。”
唐静书拿出设计的新房子的图纸,“正屋,厢房和前后院齐全,后面大家自己要怎么设计自己添加。你们可以看看,一家人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接受哪一种。”
“另外,这一片将来都是作坊,源南村支持我们的村民,每家至少会招收两名工人。当然要吃苦耐劳,我们有一个月的试用期”
凤天逸拿出了补偿款项,让村长念给大家听,不懂就问,耐心解答。
有这么好的事情,谁家会不愿意,这一片都是穷苦百姓,过得最好的就是村长家,也就比村民家好点。
每家去两个人上工,对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大好事,而且新房子看起来很不错,他们这辈子恐怕都没几个有机会住上。
当即各家小声讨论开了,他们相信唐家,唐家的作坊生意好得很,只有做不完的事情。
上个月这个月发了工钱,女工,一个月一两半钱银子,男工二两,活又轻松,上哪儿能挣这么多。
大家都动心了,纷纷找村长表态,他们同意。
既然同意,凤天逸就拿出名册给村长,各家各户按手印,登记田地多少亩,房屋占地面积等。
唐静书说道,“雪化了之后,我们要先画线,然后挖地基。村长把村子里的木匠、石匠和瓦匠登记一下,雪化了之后去画线,然后每家出一个劳动力,挖地基。”
冬天每日都在家闲着,村民们表示,他们可以把积雪清理后,直接画线,雪化了只要出太阳,中午化冻后,挖地基的活可以干两个时辰。
都想挣点钱,过个好年。
反正这点活,钱就那么多,干完结账。
按照这些村民的热情程度,年前就能把地基给挖出来了。
唐静书问凤天逸的意思,“王爷,您的意见呢?”
“年前把地基全部挖好,开春就能盖房子,提高效率。”凤天逸点头,“我看行。”
这都是小事,全权交给村长去办,他们只用看结果,付工钱就行。
当天上午签好同意书,大家意见统一,都愿意要房子,这边有作坊上工,离家近,谁都不想搬走。
村长和几个会盖屋子的村民跟大家解释了一下屋子的构造,村民对新房子更满意了,很期待明年搬进新家。
办好这一切,太阳已经伸得老高,村长让每家出一个壮劳力,扛上铁锹,跟着他先去给他们盖屋子的地方,把雪铲了,下午开始画线。
唐静书顺便招了几个男工,去府衙那边制作纸皮袋,胶已经熬出来了。
油皮纸做出来后,她的泡面明年可以大量生产,食品作坊可以开起来了。以后出门,泡面和罐头将成为标配。
想想明年,唐静书充满了希望。
从村子里出来,唐静书回头看向忙忙碌碌扛着铁锹去铲雪的村民,“大冬天,他们热火朝天,估计都忘记了寒冷吧。”
“老百姓忙忙碌碌,不都是为了一日三餐。”凤天逸说道,“其实我们也一样,为了一日三餐。”
唐静书点点头,“是啊,衣食住行,我们的目标都差不多。”
回去的路上,遇到推着独轮车卖桔子的小贩,唐静书把一车都买了,“带回去做好吃的。”
凤天逸笑着道,“静书做出来的东西,值得期待。”
唐静书又去买了几只鸡,“中午做个新菜给你们吃,犒劳一下,这两天大家都辛苦了。”
这几只鸡做了口水鸡,家里烧了地龙热得很,吃口水鸡很合适,又切了西瓜。
唐静书跟乔麦说道,“姐,这是明年咱们酒楼的招牌菜,你学会了吧?”
“配比还有些没掌握好,你得写给我,多做几次就熟练了。”乔麦尝了一块,“这鸡肉真下饭,果真好吃的流口水。”
唐静书点点头,“好,回头写给你,以后就交给你了。”
“没问题。”乔麦满口答应。
这一桌为了老人和孩子都能吃,鸡腿肉煮了很长时间,夸张一点就是入口即化。
唐老太太夸赞道,“咱们静书发明的菜,每个都好吃,赞不绝口。”
“还有什么好菜,静书尽管发明。”朱秀丽给三个孩子夹菜,“我们心甘情愿当试菜员。”
唐静萱咬了一口,含糊的说道,“姐姐,好吃。”
唐静书高兴的道,“那好,这个菜过年一定做。”
算算日子,还有一个多月过年了,这个年,是他们在齐州府的第一个年,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