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隔壁老王呀 作品
第215章 医患
原本段太太的生活作息是五点左右起床,六点准时下楼遛弯儿。
自从隔壁那家人搬来之后,段太太恨不能每天早上九,十点才出门,以免早早地和那家人打招呼。
她不是不明白那家人治疗的迫切,但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晚上还要和自家老头子商量病情到十一点,她是真的扛不住。
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在隔壁,他们几乎一直在自己家里待着。
“他们家病人的的病情很麻烦吗?”
能让一家人这么大张旗鼓的,难道是什么疑难杂症。
段太太摇了摇头,道:“不算是疑难杂症,是他们家的孩子先天不足,需要调理身体。”
段教授之前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例,这一次之所以看起来这么麻烦,完全是因为那家人有权有势,三代单传。
就这一个小孙子,没有立起来之前,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闪失。
段太太其实挺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她依旧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相处。x
一想到接下来假期结束,段教授要回学校上课,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和那两个文化人相处,她感觉自己的头都要大了。
“今天让我在你这里躲个清闲,顺便跟你一起把家里收拾一下。”
“好。”
有段太太帮忙,杜若很快就把家里收拾的妥妥当当。
晚饭前段教授来了一个电话,听到段太太不回去吃饭后无奈地同意。
杜若和段太太两人的晚饭十分地简单,一碗馄饨加一碟小咸菜就够了。
吃完饭两人聊了一会儿,十点后段太太回家,杜若给谢岚山打了一个电话,确定他们父女两个已经回到了鹏城后,才挂断电话休息。
回到学校的这段时间,杜若白天上课,没课的时候就跟在段教授身边学习,亦或者是直接跟着他出诊。
在出诊过程中,段教授对杜若的实操十分惊喜。
他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小徒弟,不认识杜若的人恐怕还会以为自己这小徒弟已经有了好几年的诊治经验。
谁又能想到她只是系统的学了不到一年呢!
所以段教授在让杜若做自己助手的同时,也开始放一些他觉得杜若能诊治的病人让她试手。
反正有自己在她的身边,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更不用说杜若自始至终就没有出现过失误,他真的是第一次见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救治经验的杜若有点心虚。
在这段期间,杜若也认识了一直让段太太头疼的那一家人。
那家人其实人不差,就是做事太规矩,说话文绉绉。
那孩子现在身体也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上一次晕倒让家里的长辈吓得不行,所以就算好了,他们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反而干脆一家五口直接住在了杜若家楼下,和段教授做了邻居。
后来杜若和那孩子的妈妈聊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想着这样之后就算是有什么突发情况,身边也有名医能够及时救治。
再就是桃花源小区的氛围很不错,他们很喜欢。
那孩子今年已经六岁,按说已经是快要上小学的年纪了,但是却一直没有上学,一直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着。
他的爷爷奶奶一个是退休的老领导,一个是前总工程师,两个老人的学历都不低。
周家人一致觉得,两个老人带着孩子比去幼儿园要好得多。
但即便是这样矜贵地养着,没想到那天还是出现了问题。
杜若听周世迩的妈妈孟元说,当时周世迩之所以会晕倒,是因为他偷偷跑出去,在部队大院里和大院里的孩子们一起玩,玩着玩着可能是运动突然过于激烈,然后便抽搐着晕倒了。
他晕倒之后可把大院里的孩子吓得不行。
其中一个还算是有主张,找了警卫员求救,顺便还跑到周世迩的家里通知周老爷子和周老太太。
在紧接着就是周世迩住院,后来周世迩清醒后周老爷子还是不放心,所以便联系到了段教授。
他曾经对段教授算是有救命之恩,所以段教授从乡下回来后,一直关注调理着周世迩的身体。
这一次周世迩突然晕倒让周老爷子警铃大作,他年纪大了,听不得自己孙子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便直接做主搬到了桃花源。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起码在段教授的监护下,周世迩的身体越来越好,甚至简单的跑动也不会出现哮喘的情况。
这天周六下午,杜若和孟元一起去市中心医院找段教授。
还没走到段教授所在的办公室,就看到一个魁梧的大汉正言语激烈地走廊上推搡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医生。
说来也巧,这个医生还是当初杜若在交流会上的时候见过的。
只不过此时这个医生已经没有了当初在交流会上的意气风发。
他头发凌乱,嘴角和眼尾青肿,一看就是被人打的。
此时走廊上已经乱做了一团,周围是拉架的医护人员,也有来看病的人。
若不是保安及时赶到,杜若看那大汉彪悍的样子,再看一下那医生疲惫不堪瘦弱的模样,说不定真的会被他打死。
医生被护着离开,杜若的耳边还全部都是那大汉以及家人怒骂庸医等不堪入耳的声音。
从医患争执的那处离开后,两人默不作声的去了段教授所在的办公室。
孟元拿到段教授开的方子去抓药,杜若则是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拿出自己的笔记细细翻看记录。
段教授见今天杜若格外的沉默,问道:“怎么了?”
“还是第一次见你刚来医院就这么萎靡,昨晚没睡好吗?”
杜若摇头,“没有,刚刚在一楼遇到了一起医患纠纷。”
其实上辈子的时候她也见过患者大闹医馆,但次数极少。
那个时候除了格外有权有势的人家,像是平民百姓,其实很少会对大夫的诊治有什么异议。
毕竟他们大多数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抓药都是药徒抓好给他们,他们只需要照做就好。
所以杜若跟在自己外公身边出诊的那些年,就没怎么遇到过闹事的。
有也是一两次,且接着就化险为夷。
但是这段时间杜若跟着段教授出诊,短短时间她已经遇到了五六次医患纠纷。
自从隔壁那家人搬来之后,段太太恨不能每天早上九,十点才出门,以免早早地和那家人打招呼。
她不是不明白那家人治疗的迫切,但是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晚上还要和自家老头子商量病情到十一点,她是真的扛不住。
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在隔壁,他们几乎一直在自己家里待着。
“他们家病人的的病情很麻烦吗?”
能让一家人这么大张旗鼓的,难道是什么疑难杂症。
段太太摇了摇头,道:“不算是疑难杂症,是他们家的孩子先天不足,需要调理身体。”
段教授之前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例,这一次之所以看起来这么麻烦,完全是因为那家人有权有势,三代单传。
就这一个小孙子,没有立起来之前,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闪失。
段太太其实挺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她依旧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相处。x
一想到接下来假期结束,段教授要回学校上课,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和那两个文化人相处,她感觉自己的头都要大了。
“今天让我在你这里躲个清闲,顺便跟你一起把家里收拾一下。”
“好。”
有段太太帮忙,杜若很快就把家里收拾的妥妥当当。
晚饭前段教授来了一个电话,听到段太太不回去吃饭后无奈地同意。
杜若和段太太两人的晚饭十分地简单,一碗馄饨加一碟小咸菜就够了。
吃完饭两人聊了一会儿,十点后段太太回家,杜若给谢岚山打了一个电话,确定他们父女两个已经回到了鹏城后,才挂断电话休息。
回到学校的这段时间,杜若白天上课,没课的时候就跟在段教授身边学习,亦或者是直接跟着他出诊。
在出诊过程中,段教授对杜若的实操十分惊喜。
他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小徒弟,不认识杜若的人恐怕还会以为自己这小徒弟已经有了好几年的诊治经验。
谁又能想到她只是系统的学了不到一年呢!
所以段教授在让杜若做自己助手的同时,也开始放一些他觉得杜若能诊治的病人让她试手。
反正有自己在她的身边,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更不用说杜若自始至终就没有出现过失误,他真的是第一次见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救治经验的杜若有点心虚。
在这段期间,杜若也认识了一直让段太太头疼的那一家人。
那家人其实人不差,就是做事太规矩,说话文绉绉。
那孩子现在身体也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上一次晕倒让家里的长辈吓得不行,所以就算好了,他们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反而干脆一家五口直接住在了杜若家楼下,和段教授做了邻居。
后来杜若和那孩子的妈妈聊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想着这样之后就算是有什么突发情况,身边也有名医能够及时救治。
再就是桃花源小区的氛围很不错,他们很喜欢。
那孩子今年已经六岁,按说已经是快要上小学的年纪了,但是却一直没有上学,一直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着。
他的爷爷奶奶一个是退休的老领导,一个是前总工程师,两个老人的学历都不低。
周家人一致觉得,两个老人带着孩子比去幼儿园要好得多。
但即便是这样矜贵地养着,没想到那天还是出现了问题。
杜若听周世迩的妈妈孟元说,当时周世迩之所以会晕倒,是因为他偷偷跑出去,在部队大院里和大院里的孩子们一起玩,玩着玩着可能是运动突然过于激烈,然后便抽搐着晕倒了。
他晕倒之后可把大院里的孩子吓得不行。
其中一个还算是有主张,找了警卫员求救,顺便还跑到周世迩的家里通知周老爷子和周老太太。
在紧接着就是周世迩住院,后来周世迩清醒后周老爷子还是不放心,所以便联系到了段教授。
他曾经对段教授算是有救命之恩,所以段教授从乡下回来后,一直关注调理着周世迩的身体。
这一次周世迩突然晕倒让周老爷子警铃大作,他年纪大了,听不得自己孙子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便直接做主搬到了桃花源。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起码在段教授的监护下,周世迩的身体越来越好,甚至简单的跑动也不会出现哮喘的情况。
这天周六下午,杜若和孟元一起去市中心医院找段教授。
还没走到段教授所在的办公室,就看到一个魁梧的大汉正言语激烈地走廊上推搡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医生。
说来也巧,这个医生还是当初杜若在交流会上的时候见过的。
只不过此时这个医生已经没有了当初在交流会上的意气风发。
他头发凌乱,嘴角和眼尾青肿,一看就是被人打的。
此时走廊上已经乱做了一团,周围是拉架的医护人员,也有来看病的人。
若不是保安及时赶到,杜若看那大汉彪悍的样子,再看一下那医生疲惫不堪瘦弱的模样,说不定真的会被他打死。
医生被护着离开,杜若的耳边还全部都是那大汉以及家人怒骂庸医等不堪入耳的声音。
从医患争执的那处离开后,两人默不作声的去了段教授所在的办公室。
孟元拿到段教授开的方子去抓药,杜若则是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拿出自己的笔记细细翻看记录。
段教授见今天杜若格外的沉默,问道:“怎么了?”
“还是第一次见你刚来医院就这么萎靡,昨晚没睡好吗?”
杜若摇头,“没有,刚刚在一楼遇到了一起医患纠纷。”
其实上辈子的时候她也见过患者大闹医馆,但次数极少。
那个时候除了格外有权有势的人家,像是平民百姓,其实很少会对大夫的诊治有什么异议。
毕竟他们大多数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抓药都是药徒抓好给他们,他们只需要照做就好。
所以杜若跟在自己外公身边出诊的那些年,就没怎么遇到过闹事的。
有也是一两次,且接着就化险为夷。
但是这段时间杜若跟着段教授出诊,短短时间她已经遇到了五六次医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