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家宴

杜若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和李京州一起去的段教授家里。

去的路上杜若回家拿了一坛自己做的果酒,顺便在楼下的水果摊买了一些水果,李京州路上买的卤货。

怎么说呢,两人买的都十分的朴实无华。

杜若和李京州拎着东西到段教授家里的时候,段教授家堂屋已经点上了炭火,顺便还放了两个铜锅。

杜若扫了一眼桌子边的椅子,一共是七个。

难不成今天除了自己和李京州、文思渊还有别人。

两人听着书房说说笑笑的声音对视了一眼,还没进去打招呼,就看到段教授和文思渊以及另外一对夫妻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你们两个来了。”段教授笑着道。

“师父。”两人异口同声。

段教授主动介绍道:“小若来,这个是你大师兄,万四海。”

万四海穿着休闲,年纪看着在五十岁左右,头发已经灰白,他笑着看向杜若,“小师妹你好呀。”

虽然嘴里喊着小师妹,但是语气像是哄孩子。

“大师兄好。”

站在一旁揽着万四海的妇人看着杜若也像看小孩儿似的,她笑着道:“确实是小师妹,这年纪比咱小儿子的年纪还小。”

“哈哈哈,你这话说的,那京州还跟咱们老二年纪一样呢。”

相对于昨天文思渊的咄咄逼人,这个师兄在看着杜若说话的时候,态度明显温柔了不少。

万四海说着从一旁的柜子上拿过一个包装好的礼物递给杜若,“这是大师兄跟你嫂子一起为你准备的礼物。”

杜若惊讶地看向两人,属实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礼物收。

万四海的妻子万美笑着道:“我们家是三个臭小子,还真没怎么给女孩买过礼物。”

“你嫂子昨天为了选礼物在商场逛了半天,看着什么都想买。”

杜若笑着道:“只要是大师兄和嫂子买的,我都喜欢!”

杜若说完,一旁的文思渊也将一个用红色包装纸包裹起来的盒子递给杜若,“这个是我给你的。”

“谢谢四师兄。”

一旁的李京州也拿出一个细长盒子,笑着道:“我藏了一路,生怕不小心被小师妹发现了。”

“这个给你,是我自己做的。”

“谢谢。”

段教授看着比昨天下午在办公室要好太多的氛围,笑着道:“行了,行了,你们师母还在厨房里忙活呢!”

“咱们把羊肉什么的拿过来,涮锅子吃。”

“好。”

七个人,两个锅子,一桌子的羊肉卷。

除了要涮锅子的羊肉卷,还有一锅羊肉汤和葱爆羊肉、红焖羊肉,以及李京州路上带过来的卤货。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食品饮料"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e="1903"></tt_keyword_ad>“这坛子酒是你们俩谁带来的。”

段教授打开酒,浓郁的果香味扑鼻而来。

“是我做的果酒,度数不高,想着拿过来给师父你们尝一下。”

段教授笑着道:“哈哈哈,那我可得好好尝尝,我这还是第一次喝我亲徒弟给我酿的酒。”

“那我也是第一次喝师妹酿的酒。”

酒塞子刚打开,酒味儿飘出来的时候万四海的酒虫就动了。

李京州在杜若站起来之前,上前从段教授的手里接过那坛酒给在场的人倒酒。

段太太拉着杜若的手笑着道:“你师父和你大师兄平常因为工作的原因,都喜欢小酌几杯。”

“可不是,今天这果酒好,味道香、度数低。”万美让李京州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我看我也能喝。”

杜若在一旁笑着道:“我还做了几坛桃花酿,嫂子要是喜欢的话,下一次我给你带。”

“那我这个师父呢!”

杜若笑着道:“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我师父啊!”

文思渊看着桌子上的欢声笑语,默默地拿起自己面前的这杯果酒。

入口酸甜,回味甘冽,味道确实不错。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吃完饭杜若本想跟着段太太两人一起收拾桌子,但是段教授对她招了招手,杜若跟着自己的师父和师兄弟一起进了书房。

“今天是有一件事情,下周五有一场中西医交流会,是帝都第一人民医院和帝都中心医院联合举办的,到时候我想带京州和小若过去。”

文思渊在段教授说的时候看向一旁的杜若,“交流会上安排了师父和尹教授分表代表中医和西医进行切磋交流。”

“表面看说是两位教授的交流,实际上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父和尹教授只会在旁边补充。”

杜若察觉到文思渊的目光,知道他可能对自己不太信任,但是并没有说话。

说到底他也只是自己的师兄,她听自己师父的安排就是。

一旁的万四海笑着道:“你们也不用紧张,这场学术交流不止有你们两个人参加,还有医院里不满三十岁主攻中西和西医的医生。”

“你们只要正常发挥就好了。”

段教授对自己最小的两个徒弟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杜若,她对中医的掌握不比李京州差。

段教授和万四海也趁着刚说完这个消息,对李京州和杜若进行了一次突击医学知识检查。

相对于李京州,万四海考虑到自己这个小师妹刚大一,所以提问的问题要简单的多。

轮到段教授提问的时候,他对李京州的提问中规中矩,但是对杜若的提问要刁钻的多,甚至很多问题都超过了一个正常的中医大一学生应该会的内容。

万四海和文思渊对视一眼,然后看向并没有因为段教授的提问逐渐变难而被为难住的杜若,他们突然明白自己的师父为什么会在这么大的年纪突然改变想法要收杜若为徒了。

杜若这个年纪,对中医的了解是他们在这个年纪的时候远远不及的,甚至,她在中医上的天赋比已经去世的杨生还要好。

可以说,只要杜若安安稳稳、认认真真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的成就可能并不比段老爷子差。

说起来,他们师兄弟几个,除了万四海坐到了院长位置,杨生早早去世,剩下的几人都没有继续行医,不是从政就是从商,或者去了国外做教授。

李京州虽然一直跟在李教授的身边学医,但是将来也不一定会从医。

只眼前的小师妹,每每说起中医一双眸子里像是落满了星星。

这样一个既有天赋又热爱中医的学生,谁会不心动呢?

师徒几人在书房里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后来在万四海准备离开时,杜若本想起身和段教授一起送大师兄夫妻两人离开,却被一旁的文思渊叫住。

“小师妹,你今天不是说要给我一个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