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樵守护者 作品
1657.第1657章 开始攻癌
第1657章 开始攻癌
夜深人静,吴家旧宅。
拿了别人的东西,边沐得对司马奎负点责,相应治疗方案还得继续摸索一番,当然,边沐也有自己的私心,癌症中医治疗迟早是自己即将面对的临床医学难关,平时,只要逮着机会,他就会用心揣摩好久。
苏琳雯平时只要遇着点跟癌症相关的医学研究文献,初步筛选一番随即就发给边沐以供参考,由此,对于癌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医理、绝对禁忌……他了解得已经相当丰厚了。
眼下,边沐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有效筛选、消化、编译那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
具体而言,针对司马奎这例特殊病例,边沐近期的突破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细胞酸碱性、细胞供氧丰欠度掌控。
中医治疗基础理论讲究阴阳二元机制,在边沐看来,这跟电脑软硬件二进制运行机制在哲学上其实并无二质,只是具体运作的时候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曲儿,最基本的哲学逻辑一直都是相通的。
酸碱两种化学属性也是一种二元体制,其变化称得上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最核心的哲学逻辑跟阴阳二元机制完全是相通的。
时至今日,于中医阴阳五行之道,边沐不敢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那水平业已达到一线高手的至高境界,反正这会儿让他灵活运用阴阳五行之道的基础理论去“翻译”细胞学的酸碱二元机制,他还真能伸上手,只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更多的有效实验数据加以佐证而已。
所以……对那些普通癌症临床患者,边沐绝对不敢轻易下诊断、做治疗,人命大于天,就算中医治疗在某些方面行业规范约束得相对比较模糊,边沐那也绝对不敢轻易开启癌症患者接诊先例。
司马奎就不一样了,二人的关系摆在那儿呢!更为重要的是,司马奎身上有功夫,对于自身内在气息的运行,甚至反向逆运行,老爷子那也完全在行。
对他,只要方方面面的医学论证在米教授他们那儿顺利通过相关审核,边沐肯定敢下针、用药、上医疗方案。
作为酸碱性检测的基础标准,ph=7时为中性,ph>7为碱性,ph<7则表现为酸性。人体细胞处于健康态时,其内部生物环境一般偏碱性,ph大约维护在7.2左右范围。癌细胞大多偏于碱性,一般情况下,ph值往往高于7.2。当癌细胞内部生物特性处于对它们有利的碱性时,癌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增长态势,类似生物环境也有利于癌细胞依赖其他生理功能,比如糖酵解和对缺氧的适应之类什么的,对患者则大有不利。
但是,当癌细胞自身的ph逐渐降低,呈酸性生物态的时候,方方面面的适应性就会相减弱甚至彻底停顿,从而有助于限制肿瘤细胞生长之类的治疗。
据边沐平时观察,大概率,司马奎整体生物属性应该偏酸性,身上又有功夫,依常理,他身患癌症的概率其实应该很低才对。
诶!偏偏肾上肿瘤还就找上门了。
边沐有理由推测,合理地运用阳化阴成的中医二元运化的治疗机制,只要找对精准的制约、调节机制,边沐有把握重新调整一下司马奎体内尤其肾经重要节点的酸碱性转化,或用针、或用药,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正常生长的环境,进而限制其正常生长。
在此基础上,在司马奎密切配合下,边沐再进一步掌控特殊经络上气血有序有节运行,进而不断调控肾经周边的细胞间质氧气供应……
到那时,那块肾上小肿瘤再想继续茁壮成长怕是就有些难喽……
大的逻辑脉络越整理越是清晰,今晚,边沐在几个关键性逻辑节点上的医理论证基本已经完成了,相关方案也做得差不多了,可能过于聚精会神,疲惫感渐渐袭上后腰,边沐这才关了笔记本电脑,起身活动了几下迈步来到南边阳台。
月如钩,昏黄昏黄的,周边星星也少得可怜,零零散散的也就找到五六颗,微风轻冷,眼看着就快到清明节气了。
“国医馆可不比小诊所,街道上提倡的那种义诊我们也得参加一下才是,行医行医,行善为本!那男的虽说也是动了些歪脑筋,不过却也提醒我了,清明前后,得安排张晋偲熬点清火败毒的广谱汤剂在医馆门口散发一下,相关方子这两天就得琢磨琢磨了,钱也得给叶护士划拨过去了……”一边琢磨着,边沐习惯性举头朝院子里的高树枝头观瞧了几眼。
那只艳丽异常的大鸟今晚没再光临,估计它们家也有些家事得处理处理,看着看着,边沐就有心找几只鸟儿、小白兔做几个实验。
飞鸟近气,用来做血气供氧实验比较合适。
兔子对生物酸碱性相对更敏感,用以做酸碱平衡灵活调节实验,当然,都是纯中医角度,这一点,边沐算得上开同业历史开河呢!
小白楼那边再合适不过了,自己有些日子没上那儿听专题讲座了,改天抽空过去瞧瞧。
其实,有些事,边沐完全可以请教兰冰如的,那样的话还能少走点弯路,不过……在他看来,兰冰如那人阴不沉沉的,平时没啥实质性交往还行,彼此都客气得不行,但是……一旦涉及中医癌症治疗,兰老师怕是会皮里阴阳不说实话……
与其彼此都挺尴尬,真不如自己独立研发,将来申请相关专利的时候还能利索点。
……
第二天早上,“欣g廿”国医馆,边沐照常出门诊。
线上线下求着挂号的人一如既往的繁多,成天有人上叶护士那儿变相送个礼啥的,不求别的,就为挂个边大夫的号。
八点刚过,没挂上号的只得垂头丧气就此离去,改天再来碰碰运气。
1号患者是个三岁小男孩,腹泻不止,家里来了5位家长陪着,如临大敌一般,望闻问切已毕,病情比较简单,边沐先开了3副药让家长回去煎着吃吃看,用时没多少就把这家人打发走了。
“宁大夫应付此类病完全没问题,唉!偏要在我这儿浪费时间。”想到这儿,边沐就琢磨着将“数医”门诊软件系统略微调整一下,省得好多轻症也上自己这边浪费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