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一号 作品

第四章 优化MOSFET模型

很多人之所以到了大学会迷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评价标准从一维变成多维。

  之前在高中时期从市里到学校再到班级,经常组织考试,能够让你对自己的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市有一个精确的定位。

  一维的评价标准加上反复的测试,让人很容易提升自己。

  而到了大学阶段,评价体系变成多维的,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应试能力上。高中时期老师也从来没有教过学生到了大学可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这种时候,大部分人会陷入迷茫。

  像曹永罗属于家里人一早就给他安排好了,只需要按照家里给他规划的路线按部就班就行。

  周新从信息爆炸的时代回来,对自己要做什么一清二楚。

  至于王卫和李力,进入燕大之后发现卷是卷不过这群卷王的,一年只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压根不知道要学到什么地步才能排名靠前。

  纯纯开盲盒。

  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二人也很是认真学习了一段时间,问题是没有效果,成绩在班上也只排在中间。

  周新对这些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他不在乎。

  对他来说,他打算尽快联系上之前的导师,也就是胡正明教授。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资料和信息搜集,周新明确了这个时空和他来之前的时空完全相同。

  他也在网上搜到了胡正明的资料,如果他的推测正确,那么胡正明的邮箱也还是之前那个。

  因为跟着胡正明念了四年的博士,对方大多数论文周新要么看过,要么通过其他论文引用有所了解。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要知道胡正明有超过九百篇论文。

  之所以要去找胡正明,除了看重对方在学术界的地位,更重要的还是对方在产业界的人脉。

  “尊敬的胡正明教授:

  我在通过阅读你关于热电子感应

  越是简单的模型,越难进行优化。

  但是这封邮件,为胡正明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优化后的数学模型,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从而对热电子缩放的现象进行更好的监控。

  为了看这封邮件,胡正明完全忘了还有咖啡这回事。

  他看完核心部分后,再回过头去看了眼是谁发给他的邮件,,来自燕大的邮件。

  “周新?我没听过燕大半导体领域有这么一号人物啊?而且按理来说不应该发论文吗?”胡正明内心很是纳闷。

  能够做出这种级别创新的一般来说,不会是什么无名之辈。

  胡正明又看了下邮件的最后部分,邮件最后部分表达了希望来他手下读博。

  胡正明这下才懂,对方为什么给他发这封邮件。

  原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之前他也收到过华国学生寄来类似的邮件,通过表达自己对科研的看法,以及读一些论文之后的想法,试图从他这里获得一封推荐信。

  放在二十年后,这叫套磁。

  只是这些华国学生的跨国邮件充其量只是一个想法。

  而周新发过来的,补充一点总述,就称得上一篇完整的论文,而是是可以发顶刊的论文。

  胡正明打算回一封邮件给对方,打一通电话,详细聊聊。

  如此高质量的论文,出自一名大学生之手还是很罕见的。

  胡正明希望通过直接通话,对对方的水平进行进一步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