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687章 一张图让你看懂青花瓷

  陈阳给几人讲完了王步青花之后,告诉几人并不是所有民国时期的物件都不值钱,像这种大师的作品,在放上几年,到时候价值一定会更高,所以像这类东西,我们完全在手里压几年。即便到时候没有涨到预期的价格,那价格也会比现在卖出要高许多。

  “哥,按照你这么说,那咱们现在啥也不卖,把这些物件放上几年或者十年,岂不是到时候就发了!”秦浩峰在旁边抬头琢磨着问道。

  “你是不是傻?”柱子在旁边怼了秦浩峰一下,“这么多物件,放着不卖,咱们吃啥喝啥?还有你那摩托车搁啥加油?”说到这里,柱子白了一眼,“一天天吃的那么多,个不长一点,都白瞎粮食了!”

  “你说我吃的多?”秦浩峰瞪圆了眼睛,指着自己鼻子向柱子问道,“傻柱子,你怎么好意思说的呢?你昨天中午,自己就造了三碗大米饭,我才吃了一碗!”

  “咱俩谁吃的多!”

  柱子眨巴了几下眼睛,抱着肩膀,撇了一下嘴,“我那是昨天早上没吃饭,所以中午多吃了两碗而已。”说着话,柱子回头看看劳杉,伸手一指,“要论吃的多,还得是老三!”

  劳杉在旁边一愣,随即脸上不乐意了,“我咋能吃的多呢,我才吃多少!”

  “就是你!”秦浩峰也在旁边点头,“你是不能吃饭,但t

  1929年英国人20世纪20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贲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来到玻璃厂出售,这对象耳瓶原供奉在北京智化寺,颈部记有62字铭文

  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这段题款的大致意思是:时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地点: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人物:张文进事件:将香炉和一对花瓶供奉给星源的一间祖师道观,以祈求合家平安。

  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元青花瓷器被当时所有的古玩高手判为赝品,因为“元代无青花”是当时古玩界的共识,就这样在自己的家门口失去了认识元青花的机会,这对象耳瓶被大维德爵士买走,流到了国外。后来这对瓶子被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成为了元青花瓷研究的起点,由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瓷器学者霍布森在1929年,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谱博士于1956年,先后发表了几篇关于元青花的论文之后,加上我国在1964年发掘了元大都,元青花才被业内人士重视起来。

  而真正让元青花名扬海外的,还是2005年那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约2.3亿rmb)的价格成交之后,所以在这之前,大家都只认明青花,所以谁会注意元代苏麻离青料是哪里来的呢?

  “这就是为啥我把元写在最前面的原因,”柱子看着劳杉,一脸认真的说道,“大家都知道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从波斯带回来的,但你想想,元代版图多大,那时候波斯就是咱们的附属国!”

  “元代那帮家伙,骑着大马,出去哐哐给外国人一顿怼,给他们揍的卑服的,”说道这里,柱子咧嘴一笑,“就跟我揍你一样,不服?不把他们尿打出来!”

  “所以,元代那个时候,苏麻离青就是咱们自己的料,随便用!”

  我艹!陈阳在旁边瞪大了眼睛看看柱子,自己从来没跟柱子说过,元代的苏麻离青料是怎么来的,他居然......虽然想的不对,但可贵的是,他居然想明白了!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元代就没了,附属国也没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这臭要饭的开始禁止海运了!”柱子两手一摊,“所以,元代一直用的都是苏麻离青料,而洪武时期因为禁海,附属国也没了,苏麻离青料也没有了。”柱子低头从元到了永乐、宣德下面画了一条横线,写上苏麻离青。

  “一直到了永乐,明成祖朱棣支持郑和下西洋,他觉得没事出去嘚瑟嘚瑟也挺好,于是有了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共计七次,第七次都没回来就在路上嗝屁朝凉了,所以永乐和宣德时期,用的也都是苏麻离青料!”说道这里,柱子看看劳杉问道,“懂了吧?”

  劳杉点点头,表示这个几个时代自己知道,反正都是苏麻离青料,后面自己就分不清楚了。

  “简单,听我跟你继续说,”柱子大手一挥,笑着说道,“历史得这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