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两个选择

部分文官觉得,还有这种好事?


如果朝中再无武将,他们文官就可以为所欲为,做什么都没问题,绝对是件好事。


武将也愣住了,怎么殿下今天的话,又和昨天的不一样。


要是武将完全被撤销,那他们还剩下什么?


全部都得回老家种地,再也无法上战场,什么都做不到,不由得有些心急,但朱炫让他们不说话,此时又不敢随便打岔。


“殿下,如此不行啊!”


茹常首先走出来反对说道:“一国之内,怎么可能没有武将?那么谁来保家卫国?”


他们尽管有点上头,觉得武将可有可无,但还没嚣张到认为真的可以废除武将。


冷静下来,认真想想,还是得反对。


“这个不行,那个又不行。”


朱炫的手轻轻地在龙椅的扶手上面敲击,冷声反问道:“你们到底要我怎么样?”


茹常坚持道:“大明真的没有武将。”


朱炫又道:“你们曾经不是说过,没有了武将,保家卫国,文官也可以?我决定了……”


他的话说到这里,故意停顿片刻,目光继续在他们身上扫视而过,继续说下去:“既然你们文臣觉得,单靠自己就可以保家卫国,其实也很好证明。我等会就下令,所有想要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必须到边地、到军中,服役三年,再回来考试,第一批读书人,从国子监开始。”


哄……


此言一出,朝堂上站着的官员,无不发出一声惊叹。


让读书人先去边地服役,这和要了他们的命,又有什么区别?读书人自命清高,自诩高高在上,不可能这样做。


武将们听了此话,当即就笑了,但是又不敢笑得太明显,心想殿下如此做法,就是要把读书人逼上绝路,再让他们妥协。


一时间,他们感到无比舒适。


就看那些文官,怎么应对了。


“殿下,不行啊!”


孔公鉴跪下来说道。


所有站着的文官,也一起跪下,请求不要这样做。


去了边地服役三年回来,他们读书人还剩下什么?


“那么你们告诉我,怎样做此行?”


“你们反对武将,我配合你们的反对,撤了武将,让读书人去保家卫国,你们还说不行。”


“保家卫国,也是你们自己提出的。”


“不想去边地服役,又不允许我成立军校,培养军官,保卫大明。”


“要不,你们轮流坐我这个位置?”


“这样一来,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免得让我心烦。”


朱炫说到最后,声音变得严厉,也说得十分凝重,甚至还很大逆不道。


吓得那些官员,身体都抖动了一下。


“臣不敢!”


所有官员,一起开口,完了他们还一起磕头,做的相当整齐。


“要么军校,要么读书人服役。”


“你们自己选一个。”


“如果都不想选,我来帮你们选,但是选出来了,不要后悔,一定要反对的话,你们随意!”


“觉得我的朝堂,很乌烟瘴气,可以脱下官服回家种地,我也不会阻拦,你们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


“我也知道,今天过后,你们会把我当做昏君,说什么穷兵黩武,以后的史书,也会把我描述成一个昏君,天下读书人都要把我抹黑。”


“随便你们这么想,今天我必须要你们做出一个选择。”


“觉得怎么样了?你们赶紧表个态,我要做决定。”


朱炫满不在乎所谓的抹黑,以及后人史书对他的乱写,只是想做一个对大明有利的事情。


他还很霸道地,把该说的说完了,目光又从他们身上扫视而过。


今天是一定,要得到一个答案。


不管他们同不同意。


跪着的文官,此时汗流浃背,心里没有底,在想朱炫平时的仁德,也只是平时的。


若是要狠心起来,倔强起来,好像比老朱还厉害。


就算敬懿太子,在这方面都不如朱炫。


“臣选择军校。”


还是茹常首先开口。


“军校。”


“军校。”


……


有人带头了,剩下的文官,零零星星地把“军校”两个字说出来,不得不同意朱炫的做法。


“军校,这可是你们说的。”


朱炫就知道他们会服软,在真正的皇权面前,那些文官就算再怎么嚣张,最终还是要低头。


“将来谁敢再提出反对,我就不会客气了。”


“便是如此,决定了。”


“你们起来吧。”


朱炫没有计较他们的反驳,能够得到这个结果即可。


他们也只是维护自己的群体利益,不过这个群体利益,有时候会损坏了大明的利益。


朱炫还在想,把他们的群体利益分割成几个部分,让他们团结不起来。


文官们如释重负,慢慢地爬起来,就算心有不甘,可到了这个地步,唯有把不甘放到一边。


武将那边乐开花了,心想殿下这一手,玩得真漂亮。


“没其他事情的话,退朝吧!”


“武将留下来,我有些事情,要和你们说一说的。”


朱炫又道。


文官下去了,武将继续留下。


朱炫把军校的准备,全部告诉了他们,暂时还是蓝玉负责,朝中所有武将一起辅助,共同把大明第一个军校成立起来,任重而道远。


只不过,他们也乐意。


因为这是他们的群体利益。


至于后来的人会怎么看待自己,那些读书人对他的描述有多么不堪,这些朱炫真的完全不管。


历史名声这些东西,都是一时一时的,有人抹黑,但是换了个朝代,也许就有人称颂。


除非是特别废物,否则开创了特殊壮举的君王,总是有人喜欢称颂,在未来有固定的粉丝,最好的对比就是杨广了,后来有人狂喷也有人狂赞。


——


乾清宫。


朱元璋抱住文珪,拿起一个拨浪鼓摇晃,发出响亮的声音,文珪很喜欢,开心得大笑。


看到小重孙如此笑容,朱元璋也是哈哈大笑,好像自己的心情,完全被文珪牵动了,心思全部在小重孙身上。


“陛下!”


云奇进来了。


“文珪,自己玩去!”


朱元璋把文珪放下来,问道:“乖孙都怎么做了?”


尽管他不管政务,也不去上朝了,但还是很想知道朱炫今天怎么应对,都做了什么。


军校这个东西,只要提出来,就一定会遭到文官集体反对。